§法无分别

唐代的镇州普化禅师,出生卒年不详,师事马祖道一禅师的门人盘山宝积禅师,也曾经参礼临济义玄禅师。宝积禅师圆寂后,普化禅师便在北地镇州一带游化,居无定所,行为放旷,留下许多奇言异行,人称“普化和尚”。

有一次,临济义玄偕同普化禅师到信徒家应供,临济禅师问他:“经典里提到,毫毛可以吞下巨海,芥子可以容纳须弥,这算是佛法的神通妙用,或是一切法的本来面目呢?”

普化禅师听了并没有开口回答,而是马上站起来,将眼前的饭桌踢翻。

临济禅师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瞪大眼睛喝斥他:“你这个举动,未免太粗鲁了吧!”

普化禅师也不甘示弱地回应:“你以为这里是什么地方?竟然拿什么粗鲁不粗鲁的事来教训我。”

隔天,两人又到同到另一位信徒家应供,临济禅师又问他:“今天的这顿饭和昨天的相较之下,你觉得如何?”

普化禅师听了,同样一言不发地举起脚,将眼前的饭桌踢倒。

临济禅师哈哈一笑,说:“看起来好像有点悟境了,不过还是太粗鲁。”

普化禅师瞪了他一眼,说:“老头子!佛法无处不在,不拘于以什么面貌来呈现,哪里还有什么粗鲁不粗鲁的分别呢?”

临济禅师听了他这么一说,点头认可他对禅法的领会。

养心法语

禅门本来是讲究平常心,也很讲究循规蹈矩。但是有时候,禅者也会有一些不依法理的怪异举动,这就要用超越法理的眼光去看待。普化禅师洒脱诙谐,欢喜做一些人们觉得不正常的举动。例如他对众人宣布,明天要到东门、西门去死;之后发现人那么多,又不死了。看来是捉弄人,实际上他游戏人间,把生死、是非,一些正常的东西都颠倒了,但是颠倒里还是有一个常道。就像与临济禅师同时用斋,一再地踢翻饭桌,看起来很没有礼貌,可是对他而言,就已表达我受你的供养了。既然已接受了供养,桌子踢不踢翻,又有什么关系呢?

做人处世要知理、知事、知人和知情;

学佛修行要知怫、知法、知众和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