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 六日 星期一

台北道场除了具有寺院设备外,另有佛光山宗务委员会、“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佛光山净土文教基金会、佛光大学、佛光缘美术馆、《普门》杂志社、佛光出版社等各单位,故来往洽谈事务的信徒和各别分院的徒众很多,台北道场俨然是一个小型的佛光山。

在台北市区外的徒众,每次到台北道场,都会到宗务堂来向我销假,随缘就大家的请示,给予原则性指导,但还是以“师徒时间”的小参为重,今和徒众谈到在寺院道场,领了常住一份工作,就要——

1.尊重历史:历史是生命的延长,不尊重历史的人,生命很短暂,没有过去的人,如何有未来?佛教讲究的是法脉源流,故我们要重视历史,对佛陀的历史一定要知道,对佛光山的历史一定要知道,对师承的历史也要知道,尤其是开山近三十年来,佛光山历史如何,更要知道。

像宜兰仁爱之家,有一块天主教立的碑,至今都没有拆除,因这块碑有历史性,我们要尊重它历史上的生命。徒众在职位调动时,不管任何工作,不要一上任马上就大兴改革,要先了解它的历史背景,再依需要给予革新,凡事不要只注重现实,历史在人生阅历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2.分工合作:佛光山的事业成就,其秘诀在于集体创作,也就是分工合作。为工作运作方便,在职务上有主管属下之分,但工作的“价值”是不分轻重的。每一个单位、每一个职务都不可忽略,它们都是事情是否成功的要素。彼此要互相协助,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帮助别人成功,自己才可能成功。凡事不怕烦,在分工合作中集思广益,才能创造出历史性的事业。

3.开源节流:常住接待大众要有供养心,但不可乱买浪费,每一个别分院大众要体会开山建寺的辛苦。道场落成后五年,就要有能力去协助其他别分院的开山,以减轻本山负担。

佛法要兴隆需有经济观念,也就是要有数字观念,合理的开源之道很重要,因它是储备道粮的根本。与信徒往来,佛法比化缘重要,我一生看到信徒的第一个念头,便是给对方佛法让他欢喜。信徒的财富是佛法的资源,不可滥用。

4.修学读书:除弘法利生之外,对自我的修行读书,须订一套办法。“修”即是改造,除修行外,还要自我改造,光“修行”而不“改造”是没有用的,因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改造我们自己。懒惰改成精进,就是修行;嗔恨、恶口改成慈悲、赞美就是修行;易怒不满改成忍辱包容就是修行。培养道念、净化自己、发心作务、忠于常住、耐烦度众、能包容别人的过失、不念旧恶、体恤弱小者,都是修行。只要用心,在我们四周环境的人、事、物、地都是修行的好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