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乡亲——今日韶山纪事

那一个日子愈来愈近了。

对这个山村——不,对这座山城的人民来说,这是一个沉甸甸的日子,这是一个无比庄重的日子哪!那一天,他的一声啼哭响落在这个山村。他向这个世界报到来了。从此,他的名字和这个山村的名字,便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了。这个山村孕育了他,他让这个山村添彩,使这个山村增辉!他从这个山村走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这个山村便跟着他走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毛泽东——韶山,成为当今世界两个最响亮的名字!

走下火车,踏入这座山城宽广、整洁的街道,一股浓烈的气息便扑鼻而来。使你强烈地感觉到,这全城的人民在迎接一个喜庆的日子,在举办一个隆重的节日,大大小小的书店里,书摊上,满架满架的书,全是研究、颂扬、记述毛泽东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超人的雄才大略和伟大的历史功绩的各类书籍。《太阳城》旅游服务部等纪念品商店里,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的金币、怀表、钢笔和各种规格的像章,如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把一个个小店装点得熠熠闪目。离市政府不到一公里的那座秀丽的天鹅山上,毛泽东的乡亲们,正在建一座不朽的丰碑——韶山革命烈士陵园。山脚下,一柱三角形大理石门标,托起一座花环式的门楼。这个风格独具的陵园门楼,是韶山人民用心灵编织的告慰亲人们英灵的花环哪!“泪飞泉”(取主席《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中“泪飞顿作倾盆雨”之意境)、“六英亭”(纪念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的六位亲人)、“五英亭”(纪念毛主席亲手建立的韶山党支部第一届支部成员,他们为革命先后牺牲了)……正在加紧建设。石工们那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如一声声鼓点,似乎都在赶着那一个日子……

在那个不可忘却的年代,这个山村里,一代人跟着毛泽东站起来了,一批人却因跟着毛泽东而倒下去了。历次革命斗争中,这块只有210多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上,便先后有1598人为革命献身,现在被认定为革命烈士的,就有146位。没有他们的献身,怎么会有我们国家的今天,我们人民的今天呢?怎么会有那一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头发出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个庄严的声音呢?

中国人民跟着毛泽东从此站起来了,韶山人民也跟着毛泽东从此站起来了。解放后,这里的各项事业迅速发展起来。农业,一年一个新台阶;工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不断地壮大;随着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对毛泽东的景仰,这里的旅游事业也迅速发展起来。1990年12月26日,在毛泽东诞辰97年的时候,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韶山市。建市的大会却迟迟没有开。他们在等着什么呢?

在韶山的乡亲们的心里,还有另一个沉甸甸的日子。那是6月25日。毛泽东在离别韶山32年之后,1959年的6月25日,回到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上来了,看望他的乡亲们来了。那两天,乡亲们的心沸腾起来,他的心也沸腾起来。夜不能寝,便举笔挥毫,给世人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章。老作家周立波,把毛泽东这次重返故里。描述为“韶山的节日”。的确,这是韶山的节日!

1991年6月25日到了。这一天,离1959年的那一个6月25日正好又是32年了。建市的庆祝大会,就在这一天举行了。这是韶山人民一个盛大的节日。山村,从此一跃为山城了。14天以后,新成立的中共韶山市委举行第一次常委会。就在这次常委会上,做出了一项决定,要在主席诞辰百周年的时候,在韶山兴建韶山革命烈士陵园、毛泽东诗词碑林、毛泽东图书馆、毛泽东铜像等一批永久性纪念项目。这消息在报刊上透露出来后,湘潭县一中的学生马亮寄来了5元钱。这是他们接到的第一笔捐款。区区5元钱,红红少年心。1959年,毛主席回故乡时,报刊上曾发表一张有名的照片:《毛主席在邻居家做客》。照片中的那位抱小孩的青年妇女,如今已是年过花甲的老太太了。她叫汤瑞仁。改革开放以后,她在主席故居对面约50米的谢家屋场,开了一个饭店,取名为毛家饭店。她热情地为来主席故乡参观的客人服务。她用获得的经济收入,慷慨地支援有困难的乡亲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当听说要为主席铸造一尊巨型铜像时,她立即送来了5800多元钱。主席的女儿李敏代表亲属第一个捐款1000元。至今已有23位主席的亲属捐款达2万多元。主席唯一健在的堂弟毛泽连,年已八旬,平时靠种菜过日子,省吃俭用,这次听说要兴建纪念性工程,硬是拄着拐棍走了十多里路,把200元现金送到有关部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韶山这个人口不足十万、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县级市,群众自觉捐款就达65万元。

毛泽东,使一个山村站起来了!毛泽东,使一个民族、使一个国家站起来了!他不仅为韶山人民所景仰,同样为全中国、全世界人民所景仰!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下,韶山的永久性纪念工程正在按计划顺利进行。纪念堂前的铜像广场已经建好了,铜像基座也已立好,只待铜像从南京运来……很快,人们便能在这里一睹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风采了。座落在韶山半山腰的毛泽东诗词碑林,整个基建已近尾声。这个碑林共树碑100块,其中毛泽东诗词碑66块,其余34块为赵朴初等名人题词。碑大小不等,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全是用汉白玉或花岗岩刻成。其中诗碑《七律·到韶山》,宽12.26米,高8.3米,厚0.99米,分别代表毛泽东的生日、寿数和忌辰。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碑刻。这是一个毛泽东诗歌艺术的殿堂,更是一个毛泽东书法艺术的殿堂。一代伟人的思想风采和艺术天赋,将从这一块块石碑间飘逸出来……

韶山人,毛泽东的乡亲,他们不仅在加速建设一些纪念性工程,以表达自己对毛泽东的怀念之情。同时,他们艰苦创业,奋发拼搏,决心把一代伟人的故乡建设好。建市二年多来,各项工作都发生喜人的变化。1992年,全市社会总产值比1987年增长7倍;农民人平纯收入比1978年增长了9倍,被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政府授予“双文明建设先进市”光荣称号。每一个韶山人心里,时刻都亮着一盏灯;每一个韶山人的肩头,时刻都压着一种责任,那就是:在外国人面前,我是中国人;在中国人面前,我是韶山人!我们韶山人,要有毛主席家乡地位的光荣感,继承毛主席光荣革命传统的责任感,加速毛主席家乡建设的紧迫感。

啊,韶山人,毛泽东的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