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寺政外事

禅堂、客堂、库房及衣钵寮,为丛林的基本组织,俗称“四大堂口”[1]。禅堂专管教育,负责训练人才;客堂[2]管理人事,接待十方;库房[3]负责总务,照顾生活所需;衣钵寮[4]则典藏常住资料,维护法统。四大堂口综理内外寺务,遇有重大事情,均由首座等班首及四大堂口共议进行。因此,要想了解一个寺院的寺政外事,可从维那、知客、库房、衣钵的行事中,窥出全貌。

一、维那行事

维那是三纲之一,纲领职事,若以现代佛教学院为例,维那即“训导主任”。在提倡“丛林学院化,学院丛林化”的现代寺院中,维那往往兼监学、训导、训育,主要负责思想、生活等教育。

维那管理禅堂,其职责包括:管理钟板号令、安排生活作息、照顾行香[5]修持、评荐品德参学、提拔荐举人才、审核出堂进堂等。

钟板是丛林的号令,大众的生活作息、起香坐禅、说法开示、出坡作务等,均依钟板号令行事,钟板齐全的道场,方称“丛林”。维那不仅管理钟板,领导作息,甚至禅堂内香别的安排、环境的维护、法器钟板的职司,均由维那主管。是以大众慧命,全系维那一人的领导,因此有谓:“大众慧命,在汝一人;汝若不顾,罪归汝身。”如果不能令大众安心办道,即是维那之过。乃至参学者的能力、品德,维那均要记录,也要传授、教导,并依个人专长,不时向常住荐举优秀人才。平时禅堂人员的进出,更需经过维那认可同意,维那实际上就是禅堂的领导人。

二、知客行事

知客[6]是佛门的第一线,如同外交官,举凡信徒进入山门,或为接洽事情、求助、倾诉,或是参观、礼佛而来,第一个接触的就是知客。知客“接待十方”[7]、“送往迎来”,必须掌握来客的身份、目的,给予适当的待遇。平时对外行文,与政府机关公事往来的“外事应付”,也是客堂知客应负的职责。

客堂如警察局,一般民间有了纠纷,客堂就是最佳的裁判所,同时也是“调解僧事”[8]、“维护清规”[9]的所在;遇有信徒婚丧喜庆的“生亡杂务”[10],知客必须开牌佛事、安排人员;逢到初一、十五上堂上供或期头期尾请职圆职等重大事项,必须“挂牌示众”。

此外,知客代表常住与“诸山来往”,同时代表大和尚“照顾外寮”、“转承上下”等。因此,身为知客必须慈悲爱护大众,不可官僚,亢高卑下。

三、库房行事

库房总理一寺的生活所需,其职责包括:供应日用、储藏道粮[11]、年度预算、分配单银[12]、犒赏大众[13]、营建修缮等。

在丛林中,住持的第一条件要有供养心,有供养十方的心,才能做住持;身为出家人,第一要务要有结缘、服务的性格,肯结缘、服务,才能福慧双修。一个设备完善、储藏丰富的库房,如能加上有供养发心的库头师,必能令大众安住身心,用功办道,其功德实是难量。

四、衣钵行事

佛法的传承,以“衣钵”为信物,然而现在的寺院普遍不重视信物,不重视传承,所以大都没有设立“衣钵”一职。

“衣钵”如同住持和尚的机要秘书,替大和尚处理机要事务,管理大和尚的衣钵,负有“信物传承”的责任。平时与汤药、书记、书录等侍者[14]共同替大和尚“安排行程”、“侍候汤药”,处理大和尚私人事务,暨做“资料存查”、“文书供应”,提供住持之需;尤其“典藏保管”常住的山志、规约、文献、契约、法物、秘籍等珍贵资料,并负责“经营会计”、“预算编制”等财务的管理。

佛门有云:“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厨房。”[15]衣钵的重要由此可见。

一个组织健全的寺院,四十八单职事,权责分明,只要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都能坚守自己岗位,各司其职,又能彼此协调沟通,必能使寺政外事均衡发展,共臻完美的境地。

【注解】

[1]古代的丛林寺院,只要有禅堂、客堂、库房、衣钵寮等四大堂口,即可成为一个寺院道场。或谓四大堂口指维那寮、客堂、库房、衣钵寮。

[2]丛林人员进出,无论职位大小,请假挂单,都必须向客堂的知客说明,不经客堂,不被承认。客堂在丛林中职权最大,管辖的单位最多(除方丈室、监院寮、学院、禅堂外)。客堂如外交部,负责人员进出、宾客往来;如警察局,处理人事纷争。客堂执行人事奖惩,一旦犯了规矩,必须送到客堂供养香板。

[3]掌管收租及购置物品等事,必须由精于量入为出者任之。

[4]执掌住持方丈的事务(如文件、钱帛),或收藏开山及历代住持的遗物、衣钵、财物者,为大和尚的幕僚(属机要秘书),负有传法、管账、策划、人事调动的权责。

[5]古代禅堂坐禅以燃香来计算时间,因此坐禅又称坐香。依照香的长短,有半小时、四十五分钟、一个半小时(大板香、养息香)等香别。行香就是起香坐禅。

[6]是丛林四大纲领之一,主要职务为接待宾客,凡官员、檀越、尊宿及诸方名德之士来访或路过,皆需以香茶迎待(这是佛光山客堂设置“佛光茶”的缘由),并随即派遣行者,通报引见。如访者欲拜访方丈、库司、诸寮等,即令行者引往;如为普通来客,则仅就知客寮接待;来客如须止宿者,则要替其安单。又用餐时间,必须到斋堂检视粥饭,使其无缺。

知客所扮演的角色是:(一)寺院与信徒之间的桥梁;(二)象征一个寺院的形象;(三)传播佛法的使者。身为知客,要经常把常住的宗风、思想、建设等,介绍给信徒认识,同时也要把信徒的行谊报告给常住,而知客的仪表、谈吐、礼仪,在在反映一个寺院的风格,因此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尤其要不断充实佛学素养,要能对信徒讲说佛法,使他们认识佛教、僧团、常住,让他们感受到法喜,获得法益。甚至要能接引游客,度化成檀那,进一步成为护法、干部,能够如此,就是一位尽责而成功的知客师。所以知客应具备以下条件:(一)耐烦的性格;(二)亲切的态度;(三)端庄的威仪;(四)正确的知见;(五)坚定的信心;(六)丰富的学养;(七)应变的能力;(八)敏锐的觉知;(九)活泼的思想;(十)幽默的谈吐。

[7]知客者必须掌握来客的身份、目的,给予适当的待遇;适当就是礼,任何客人,均要以礼相待。例如,客人一到,不能马上招呼吃饭,应先到客堂奉茶、寒暄,了解交谈后才可以招待用餐。客人初来就上餐桌是不礼貌的行为,除非长辈对晚辈方可如此。

[8]僧众之间有了争执、纠纷,均由客堂处理。客堂甚至协助排解世间纠纷,过去普陀山旁有民众数百户,每有纠纷,皆上普陀山客堂,请知客师父调解,客堂如同警察局。

[9]寺院留给外界的形象,客堂有责任维护;各堂口如有不如法,客堂必须提出纠举,亦即客堂有举功过、任赏罚,维护清规的职责。

[10]信徒家里遇到婚丧喜庆,若需要请大和尚、当家、长老或客堂知客前往祝福、慰问者,知客于开牌佛事、安排人员时,要懂得分寸,拿捏恰当。

[11]过去丛林道粮的储藏,米粮至少可供给一年,油至少二年,盐至少三年,其他储藏的物资至少半年以上。

[12]过去丛林清众不领单银,不讲钱,而以物质计算,例如一个月一石米、八斗米等。

[13]遇有出坡或某人有特殊贡献时,应给予犒赏,用以鼓励。

[14]亲承住持和尚的“法乳之恩”,懂得感恩图报者,始能担任侍者。

[15]厨房是供养大众三餐的地方,库房是庶务典藏的地方,客堂则是迎待檀信的地方,在行政运转上,三者都与信众有直接关系,故亦有“金客堂,银库房,珍珠玛瑙下厨房”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