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记得读中学时解答过这样一道智力测验题:有一个圆形迷宫,迷宫中有一小人,要求你画出小人走出迷宫的路线。我用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找到走出迷宫的路线,于是准备放弃了,大脑一放松反而有一个新想法迸了出来:出去的路线不就是进来的路线吗?于是我从迷宫外向里画线,不费吹灰之力,就画出小人走出迷宫之路。这给我很大启发,有时把问题倒过来想一想,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这倒过来想一想的办法虽算不上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但也可偶尔用它解决一些小难题。在农村老家住的那年秋天,我家自留地种的玉米喜获丰收,收获的金色玉米棒子堆在一间房的地上,用一些草帘子之类的东西圈着,不料却引来无数偷吃的老鼠。为了消除鼠患,我家从邻居家借来大黄猫,但老鼠根本不把猫当回事,大黄猫总是睡大觉,老鼠便肆无忌惮地兴风作浪。后来,采取放鼠药、放鼠夹的办法,虽有老鼠偶尔上当,但并无大碍。无奈之下,我便倒过来想了办法,不再去一味地抓老鼠,而是在修粮仓上做文章。我用几根木柱子做支架,建了一个简易的悬空粮仓,老鼠来了后,发现上不去,吃不到粮食,于是光顾者越来越少了,粮食的鼠患迎刃而解了。

我想,开始一味地打老鼠、捉老鼠并没有有效地遏制老鼠,因为作为老鼠,它很难抵御粮食的**,即使冒些风险,但它根本不在乎。而建立悬空粮仓,就消除了老鼠吃到粮食的条件,这样,即使它想吃,也毫无办法。

由此,我联想到反腐败。我以为,加强对腐败分子的查处打击力度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很有效的,但这种办法的作用是有限的。明朝朱元璋以强硬的反贪而著称于世,他规定,官员贪污银子六十两以上者,削皮填上草立于衙门外,以警示后来者。但朱元璋这种严酷的反贪做法并未从根本上遏制社会腐败之风,很快走上了以往朝庭腐败的老路,其中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窃以为,我们的反腐败斗争应把着力点放在消除腐败的条件上,说白了就是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当然,这里的文章很多,在此不再赘述。这样,使一些想腐败的人无法腐败,或刚一腐败便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老鼠们”远离“粮仓”,这样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使社会政治、经济、生活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我想,在这方面,我们一方面要自己认真想自己的办法,同时不妨借鉴一下外国的一些经验,比如,在澳大利亚,部长因多报了几千澳元的补助,而被记者们曝光,使部长引咎下台。这说明澳大利亚对腐败的容忍度相当低,腐败在几千澳元就打住了。在一些国家,监督制约机制十分有效,腐败者无法藏身,无法立足,纵然有些人有腐败之心,也无腐败之胆,腐败之机,因为腐败就是自取灭亡。这些很值得我们研究探讨。

(原载2001年2月16日《济南日报·阳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