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翻阅报纸,常常看到这样的消息:某某一顿饭吃掉上万元,某某花几万元买一条狗,某某离婚一次给对方精神赔偿费上百万元,等等。好像中国如今已没有穷人了,进入了大款时代,当务之急是反对富人奢侈浪费。

我想,传媒宣传这些东西并非没有必要,现在富人越来越多,把富人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引以为戒,对引导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大有裨益。但我以为,如果我们光从传媒角度认识世界、判断世界,那未免太天真、太幼稚了。比如,我们很少见到有关穷人的报道,但实际上,我国的穷人确实不少,国家公布的数字是500万人,这500万人连温饱尚未解决,在贫困线上挣扎,他们为衣食发愁,为孩子没钱上学而苦恼。此外,还有一些本来已经脱贫而又由于种种原因又返贫,这些返贫者的数量,也决不能低估。

我的家乡也有不少的穷人。有一次回农村老家,亲身经历使我强烈感受到穷人之苦。那天,母亲让我去大门外买鸡蛋,门外并不是市场,那是离我家十里以外大山沟的农民赶市场的必经之路,其中,一些卖鸡蛋的农民常在此经过,我站在大门口等待,果然有几个卖鸡蛋的农民走了过来,我拦住他们,与他们讨价还价。这时,有一个老太太手里提着一个装有七八个鸡蛋的小篮子,可怜巴巴对我说:大兄弟,照顾照顾我这老婆子,家里等着用钱,买了我这一斤鸡蛋吧。原来,她家在庄稼收获之前,唯一收入来源就是卖鸡蛋,有时,母鸡刚刚生了几个蛋,也得马上卖掉,换些急需的盐、酱油、醋等生活用品。显然,她,一个老太太,跑了十里的山路,为了卖掉一斤鸡蛋。我一阵心酸,痛快地买下了她的鸡蛋,她连声道谢后,转身往回走。为卖一斤鸡蛋走了十几里路,生活上艰难可想而知。一谈起穷人,我就想起那个老太太。

让我更为心酸的是“傻子一家”的悲惨故事。傻子一家住在穷村,这个家六口人,除了二十几岁的姑娘精神健全外,其余都有精神障碍,健康的姑娘出外打工挣钱养活一家人,其实人们都知道姑娘在外面当三陪女,但没人说什么,因为这个村子在外面当三陪女的多了。有一天,一大城市的两名民警在当地派出所的民警陪同下来到这个家,告诉老两口,说他们的女儿在外地被杀,现在还没破案。可他们发现这家人都面无表情,十分麻木,觉得奇怪,经旁人解释,方才明白。看着这个破烂不堪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的家,远道而来的民警落泪了,他们向这个家庭捐了款。

也许你会说,你举的事例全是特殊的。事实上,穷人的穷是千奇百怪的。也就是说,富人的日子是一样的,而穷人的日子各有各的不同。

现在问题是,我们对富人的情况,包括富人的奋斗史、富人的特点、富人的丑闻等了解得很多,可以说了如指掌,可对穷人我们似乎了解得太少了。一次我的一个城市朋友问我,听说农村人都发了财,成了大款,比城里人富多了。我很惊讶,我想,富的农村确实不少,但仍不能掩盖较大面积的穷的农村。

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穷人,关心穷人,帮助穷人。郑板桥曾作一首诗: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许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是古人的情怀,那么今人呢?

(原载1999年第11期《中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