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筹备已久的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论坛,今天在武汉大学珞珈山庄隆重开幕,来自两岸的专家、教授相聚在这里,共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出路大计,对于湖北来讲,是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荆楚大地向来就有顺潮流而动、开风气之先的传统,作为国学主体的儒释道三家,在江汉之间,一代代仁人志士皆有锲而不舍的探索与持之以恒的发展。

早期如佛教的慧远大师、智者大师,分别在湖北创立过他们的道场,当阳的玉泉寺,鄂州的灵泉寺,至今仍是净土宗、天台宗的重要寺庙,中国佛教最具代表性的禅宗,最后也是在湖北黄梅确立了它的教义仪轨与丛林制度: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先后在黄梅弘法悟道,故佛教界有“黄梅天下禅”之称;近现代八指头陀的法嗣太虚在武昌创办武昌佛学院,倡导人间佛教,可谓不遗余力。在他之后,皆出生于湖北新洲的当代高僧本焕、净慧两位大师,承传人间佛教的传统,其信念与决心,历久弥坚。净慧大师倡导“生活禅”,是对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的发展,他在先后担任河北赵县柏林禅寺、湖北黄梅四祖寺方丈期间,连续举办了十七届生活禅夏令营,对佛教融入现代生活,让佛教走入现代人的心灵起到了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道教、道学在湖北的传播同样不可忽视。楚国是道学的发源地之一,西汉盛行的黄老之学,其思想的根基来源于齐国和楚国。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下令将湖北的武当山建成皇家道场,从此武当山声闻天下。它不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太极拳和道教音乐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湖北亦可称为儒学传播与教育的重镇。无论是在宋代创立沿袭程朱理学的问津书院,还是在晚明时期,湖北各地大量涌现的传播陆王心学的私学,都在当地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明代泰州学派的中坚江西吉安人何心隐在湖北武昌、黄冈、孝感、荆州等地讲学,影响巨大。他不但是著名学者,也是意见领袖,最后因遭人陷害而殒命湖北。比他稍晚一点的思想家李贽,在主动辞去云南姚安知府之后,应耿定向、耿定理的邀请,到他们的家乡黄安天台书院讲学,后又移居麻城龙潭湖上的芝佛院,在湖北待了约十七年。由于他的不拘礼教、求新求异的教学与生活方式,引起当地道学人士的不满,指斥他为离经叛道,最后不得不离开湖北。何心隐、李贽在湖北的遭遇,有值得研究之处。他们为何特别得到湖北青年学人的欢迎,他们为何为当地所不容,这既佐证了湖北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包容性,也显示了这片土地上有值得改造的保守与僵化。

近代张之洞就是这样一位兼有传承与改造两种历史使命的文化伟人。他督鄂近二十年,立足湖北,师夷制夷,矢志改革,创新时局,从不懈怠,从不彷徨。孙中山称颂他为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他更是一位多学多思的教育家。由他一手创办的两湖书院,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家、实业家、教育家。他曾为武昌的奥略楼写过一副对联:“昔贤整顿乾坤,缔造皆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自信。在他眼中,荆楚大地是历代圣贤整顿乾坤的地方。他相信自己也能在这片文化的沃土上建立超迈古人的事业,这一点他做到了。他没有辜负湖北,湖北也没有辜负他。当今之际,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引起世界关注,湖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如何把握时间,因时顺变,再次从内圣中开出外王,值得每一位专家殚精竭虑的探索。从地理上讲,湖北九省通衢,从文化上看,湖北交通文轨,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中国文化的立交桥,应该符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方略,这也是今天这个论坛在这里主办的理由。预祝论坛成功、圆满,并祝各位专家学者身体健康。

2013年12月31日

在武汉大学“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论坛”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