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记书呆子宋濂

如果在开国皇帝中挑选大老粗,首选人物则是谁也抢不过朱元璋。他的口谕都是大白话。我曾开玩笑说,在中国第一个推广白话文的,不应该是胡适,而是他的前辈安徽老乡朱元璋。但是,就是这么一位粗人,居然仿效屈原的骚体,写下一首《醉学士诗》,为了以下故事叙述的方便,现在全诗抄录如下:

西风飒飒兮金张,会儒臣兮举觞。

目苍柳兮袅娜,阅澄江兮水洋洋。

为斯悦兮再酌,弄清波兮水光。

玉海盈而馨透,泛琼斝兮银浆。

宋生微饮兮早醉,忽周旋兮步骤跄跄。

美秋景兮共乐,但有益于彼兮何伤?

诗中提到的宋生,便是侍讲学士宋濂。顾名思义,侍讲就是皇帝的老师。

朱元璋为何要为宋濂写这首诗呢?话还得从头说起。

却说洪武八年的八月中旬,江南已是一片醇厚的秋色。朱元璋心情大好,便率领一班词臣登上京城西北狮子山上的阅江楼。面对川流不息的大江,有人呈上尹程创作的《秋水赋》给他看。他玩味一番,觉得尹程的文章虽对景生情,但言不契道,便决定自己另起炉灶重写一篇《秋水赋》,以纠正尹程的谬误。这位朱皇帝说干就干,不消半日,就像泥瓦匠砌墙似的砌出一篇赋来。朱元璋自我感觉良好,便让侍候的大臣们唱和。既毕,还在兴头儿的朱元璋,又在阅江楼设宴款待。席间,他拿着大酒杯要宋濂喝酒,宋濂谦卑推让说:“臣不胜酒力。”朱元璋哪会不知道宋濂不会喝酒?但他就是想看看宋濂醉酒后是个什么样子,于是说道:“不会喝酒,畅饮一次又何妨?”宋濂再不敢推辞,于是被朱元璋连灌了三大杯,当时就醉倒在地不省人事。在场的御医又是扎针灸,又是灌醒酒汤。宋濂几番呕吐才缓过劲儿。稍能动弹,便挣扎着给朱元璋磕头,诚惶诚恐说道:“臣狼狈造次,有污圣目,望皇上恕罪。”看着面前这位已经六十六岁的老臣局促不安的窘态,朱元璋只觉得心里头爽得很。老虎的乐趣不仅仅在于生吃绵羊,还在于戏弄。于是,下令笔墨伺候,写下了这首《醉学士诗》。其时,距刘伯温去世不过四个月。

刘伯温未死之前,朱元璋警惕之心,搁在那位神机妙算的高人身上。刘老秀才咽了气儿,朱元璋便觉得对眼前这位书呆子宋濂,也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