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爱的书屋

书屋,一个奇妙的世界。文人学者,谁不想拥有一个自己的书屋?

这里,也许很小,却装下了大千世界,浓缩了浩渺历史。古之圣人,今之贤达,都集结在这里。向前人讨教,向外人学习,向同行取经,都可足不出户。这里,是一个知识的充电房。工作中累了,你走进书屋,翻开一本书,渐渐,一种别样的滋味来到你的心头,定使你倦意全消;生活中遇到了烦恼,你走进这里,书本里的世界,给你的心头吹来一股清新的风,什么心烦的事儿都随风而去了。这里,又何尝不是一个休闲的绝妙之所呢?

近日,我在筹划着,想搭盖一个“作家爱心书屋”。

这个书屋,不是建在我的住舍中,她是建在广阔的田野上,建在贫穷的山区里。她不属于我,而是属于山区的老百姓。

去年5月里,我与两位作家朋友结伴,踏上了一条虽然艰苦,却于人生、于创作很有益处的采访之路。这次采访,历时三个月,行程两万里,走访了二十一个县,一百多个特困村。这无疑为我们的创作和人生,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但同时,贫困山区贫乏的文化生活,也使我们的肩头增加了一份沉重。很长一些日子里,心里躁动不安,总觉得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才好。然而,一介书生,既无权批给他们什么,也无钱支援他们什么。我能为他们办什么事呢?

春节假日里,一丛火花在我的心头溅开!我想到,我有数千位作家、艺术家师长和朋友,其中一些还是我国文坛和世界文坛的泰斗。如果我能借助他们的名望,是能为贫困山区的老百姓办一点事情的。我有不少出版界、新闻界的朋友,在我学习创作的过程中,他们曾给我帮助,给过我温暖,如果他们能再次向我伸出温暖的手,我也是能为贫困山区办一点事情的。我还有不少关心我、支持我的领导,他们经常教导我要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想到这里,我怦然心动。我觉得,这就是我为贫困山区办一件事的强有力的后盾。

我要在贫困山区办一件什么事呢?

我想借助天下朋友温暖的手,汇集广大作家的爱心,在贫困山区建一个作家爱心书屋。给贫困山区的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们,送去一批精神食神。这不是学校,但又是一所学校无法替代的、富于个性和特色、是千百名文艺家用爱心搭盖的学校。尽管这个爱心书屋,只能放在某一个村镇,但她是一丛火,将会在千山万岭间燃烧!

这丛爱的火花一溅开,立即在一颗一颗心中燃起了爱的火焰。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的领导同志动情地说:“好事!好事!我们将大力支持,捐书充实爱心书屋。”湖南人民出版社还决定,与省新华印刷二厂联手,将我的一本拙作再版一次,送我五千五百本,让我给全国五千五百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寄求援信的同时,能附上自己的一本著作。九十三岁高龄的臧克家,正在病中,他把我约到家中,认真听我说了筹建爱心书屋的设想后,连声说“善举,善举!”接着亲笔签名捐了好几本他的重要著作,又用毛笔书写了“作家爱心书屋”几个隽秀的字。冰心老人的女婿陈恕教授在电话里对我说:“这完全符合老人的心愿。老人的故乡建了一个冰心文学院,里面有一个公园,就叫爱心公园,办了一份刊物,也叫《爱心》。老人病重,无法亲笔签字了,但我们一定挑一些老人的著作,盖上老人的图章寄来,算是给爱心书屋送去几朵爱的浪花吧!”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处的领导同志陈昌本、王巨才、陈建功、高洪波、荻吉马加等,不仅签名捐赠自己的著作和其他的书籍,还指示机关党委发动机关全体干部捐书,把它作为机关党委今年的一项工作来做……作家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人民文学出版社都慷慨捐书。

一天,一位我刚结识的出版界的朋友对我说:“年内,我一定给爱心书屋捐一千册书。”我惊异,问“可能吗?”“我干出版这么久了,在出版界有不少朋友。我给五十个朋友发一封信去,每人给我寄二十本书,不就是一千本书吗?”我的心头倏地一热,仿佛看到一双双温暖的手,正向爱心书屋伸来。

(原载《人民日报》1998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