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

苗寨平日里是很平静的。那些坡坡岭岭,不是长着树,长着草,就是长着庄稼。垌田一片一片地连着,田埂一条一条地接着,时不时见到农人肩挑荷锄地出现在自家的坡地里,默默地做着锄草、施肥、浇水、犁田之类的农活。有牛间杂其中,悠闲地吃草。突然间,田边的草丛晃动了一下,钻出了一只山羊,接着又默默地跟出了一只、两只、三只……一群羊一边走一边吃草,远远的才见到一个羊倌在后面懒散地跟着。他的头顶,是一颗热辣辣的太阳。

但是,到了跳坡节,那些坡坡岭岭就不是这样的情景了。苗家人尤其是青年人,全都穿上盛装,呼啸着来到一个固定的坡场,吹芦笙,跳舞,爬坡竿。参加比赛的人,早早就结集在一起,个个都是摩拳擦掌的神情;而看热闹的人,则是三三两两闲散地游走,哪儿热闹就往哪儿凑。小孩就不管这些,你追我打的,把坡场当成了游乐场。不一会儿,周边的草都给踏平了,土块也踩出一股股烟尘来。

这跳坡节在广西隆林最为盛行。每年农历正月初到中旬之间,各村寨都分别举行。节期有长有短,两三天的有,八九天的也有;场面有大有小,几百人的有,上千人的也有。反正这些天,苗家人的欢乐都放在这坡场上了。

这个节的主要内容是比赛爬坡竿。坡竿一般由南竹或杉木做成,高三到五丈,竖于坡场中央,顶端挂有一面旗子和一些彩带,但最主要的是要挂有一壶酒、一串腊肉、一束带叶的松树枝。酒和腊肉是吉祥之物,参赛者谁能爬上竿顶,喝到一口酒,拿下一块腊肉,谁就是胜利者,就是苗家的好汉。

但比赛是很艰难的。因为这坡竿事先已被涂上了桐油或鸡油,滑溜溜的,而且要求参赛者上竿时身不贴竿,而下竿时必须头朝下脚朝上。这样的难度,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欲试身手者却不乏其人,故而,看热闹的就多了。

比赛开始。先有一老歌手唱一首“爬竿歌”,吹芦笙的也吹起了音符,跳舞的也摆动了身体,然后,参赛的青年就依次排队一个个比了。这个项目比的是臂力和腿力,就看参赛者双手能否抓牢坡竿,双腿是否顶住爬竿,把身体撑上去,而手和腿又必须配合得巧妙。坡竿毕竟有油,有的刚爬上一两米,就栽下来了。围观的人,就哈哈大笑,笑他的无能;他呢,脸红红的闪到一旁去了。有的就很有能耐,竟能爬到一半,甚至差不多就到顶拿到酒或腊肉了,但不知怎么了,竟突然落了下来。众人倒没有笑,都发出“哟”的一声,叹息不已;失败者站起来,摇摇头,连连说,没力气了没力气了,然后很不情愿地站到一边去了。

能成功爬到竿顶的就不是一般的了,他必定臂力过人,机敏过人。他爬一段,就会休息一下,以保持体力。即将到顶的时候,围观的人就会大声呼喊,为他加油,芦笙吹得更响了,舞也跳得更欢了。他就更自信,更有力量,终于爬到了竿顶。只见他用单手摘下酒壶,喝了一口,又摘下一串腊肉,才滑下来。下滑是很讲究的,必须做出雄鹰展翅、单手倒立等惊险的动作,这才显出英雄的气概。这个时候,人们狂呼起来,鼓掌的,拍手的,竖大拇指的,赞许的目光和声音全都送给这个胜利者了。只见他慢慢滑到地面,立起身子,粗粗喘了几口气,然后双手举起胜利品,频频向众人示意,得意和骄傲全写在脸上了。

胜利者获得了“竿王”的称号。但他得到的不仅仅是这些,他还可能得到爱情。如果他尚未婚配,那些未婚的姑娘就会给他送去许多爱慕的目光,他会在这些目光中找到自己的爱情。如果他已有了心爱的人,此刻,他完全相信他的这场爱情已经完满了。

据查,爬竿比赛来源于纪念古代民族英雄蚩尤。传说蚩尤在战斗中牺牲,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他的墓前竖起了一根长长的竿,竿顶挂着祭品,然后为他号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跳坡节中的爬竿习俗。而如今,跳坡节已成了年轻人寻觅对象和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