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天时地利人苦干

刘春海世代居住和劳作在北运河和永定河穿境而过的天津市北辰区。孔夫子在《论语》中讲: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尔雅·释天》称:“北极谓之北辰。”

刘春海出生、成长和勇创大业的北辰区之名,即源于此,意指天津北部的一颗熠熠闪光的亮星。

这里古为退海之地,属海积冲积平原区,土壤为潮土类;地势坦**低平,走向是西高东低,相差仅5.42米;河道沟渠密如蛛网,水库洼淀星罗棋布;属我国北方长日照地区,是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2.1摄氏度,平均降水量584.1毫米,适宜人居和耕种。

早在战国时,此地已有聚落多处;公元前47年的西汉初元二年,“渤海水大溢”,此地被淹。宋、辽交战时,隔海河对峙,这里为辽国前线。金元时期,因京师“军需民用无不仰给于江南”,故纵贯境内的北运河,便成了南粮北运、北货南输的漕运通道。明初徙民,清代圈地,江、浙、晋、鲁等地大批移民到此立村建庄、拓荒耕种,遂使这原本偏阒之地,日渐人烟稠密、商贾云集、地位显要,成为贯通南北的交通枢纽。

在明清两代,每年漕运粮食数百万石,常年在运河上行驶的漕船有万余艘,真可谓是“一日粮船到直沽,吴粟越布满街衢”。同时,流经境内的子牙河、金钟河,又先后成为西入晋、东出海、北上蓟的黄金水道。及至1906年的光绪32年,经由上述河道进出天津的民船多达86050艘、货物140多万吨。1901年修成的京山铁路,经由此地通往北京;1910年在北仓设站;1922年,京塘国道建成通车,此后,陆路交通取代水路,成为新通道。

“雄鸡一唱天下白!”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喜见朝阳,神州百业兴旺。作为经济繁荣的关键和先行的交通,更是突飞猛进地发展。1999年,又有四条铁路经过这里,其中津蓟线从汉沟站分行,可上蓟北;北环线从南仓站起始,能达北塘;南曹线从南仓至曹庄、津霸线自北仓到霸州,这就把京山、津浦和大京九联成了四通八达的一体,何其便捷!更可喜的是,各条铁路在区内设有3个客、货两用站和四个货运站。其中南仓站,连续十余年来,以日均编解3000多车、年发货百余万吨的能力,雄居全国第七大编组站,是全国第一个3条铁路的端点和天津市最大的零担货物中转站,天津市民菜篮子中的南菜,95%以上在该站交卸。至于公路交通,则有3条国道、5条市道过境,加之纵横交错的乡间公路,就使该区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变得极为方便快捷,从而加速了全区经济和社会等诸方面的发展。

交通运输的发达,使储运业也随之而兴。据史载,早在1279年元代,这里就建有“直沽广通仓”;1405年明朝永乐年间,在北运河畔“置露囤千四百所,以广积蓄”;1723年清雍正元年,在此新建库式北仓廒,能储粮40万石,时为天津最大的皇仓;迨至1901年光绪27年,仅“上谕”截漕累计存储就有1224.6万石,致使北仓成为京畿地区兵米、俸米、平粜、赈抚及陵糈用粮的集散地。与之相伴而起的民间船运、车运、搬运和装卸,成为本地居民的重要谋生职业。解放后,国家铁道部、物资部、外贸总公司、储运公司以及天津市有关部门,都视该区为风水宝地,竞相投资兴建仓库百余座、新筑铁路专线40多条,其中包括当时占地15万平方米、年吞吐量56万吨的南仓一库,还有全国商业系统最大、年吞吐货物30万吨的危险品仓库。在全国仓储业的带动下,本区集体、私企、联营仓储和加工、装卸、配货以及汽修、汽检等业迅猛崛起,早在1999年,全区就有交通运输和仓储业1388家,产值14.5亿元,占全市农口各区县该业总产值的18.4%,荣居榜首!

诸者也许会问:“为何要对这里的交通、运输演进情况,做如此具体地细叙?”笔者奉告诸君,这是因为:从追溯历史和着眼现实两个方面谈及,旨在让读者充分了解北辰独具的区位优势;还有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的主人公刘春海,在他涉世之初,为了全家生计而克难从业,以及在从业中对其身体和意志的锤炼及提升,都与交通、运输、货站、装卸等,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在书后,还将专篇描述。

座落于交通要冲,占尽得天独厚地位优势的北辰区,在强国富民的改革开放汹涌大潮中,高扬征帆,激流奋进,各项事业都发生和仍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巨变!该区有人口30多万,面积478.5平方公里,辖12镇、2街、126个行政村和80多个居委会。强村英杰刘春海的创业和兴村的战场,就在该区中北部的双街镇政府所在地的双街村。天惠春光,地赋灵气,人振精神——地灵人杰的北辰区,如今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宏伟大业中,正上下同欲、龙腾虎跃、争创一流地昂然拼搏着。这正是:

天时地利人苦干,

酿就北辰厚积淀;

继往开来善创新,

凝心聚力勇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