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滋润笔头活

——《柿子涩,柿子甜》序

多年来,晓山先生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一直坚持笔耕不辍。现在,他把发表过的作品结集出版,并热情嘱我作序。这是一件大好事,自然不好推脱,抓紧时间细致地阅读了送来的文稿,不由为之一振,深切地感受到,先生作为官场中人,还有如此丰富的别样情怀,可见晓山是个念旧的游子,是个柔情慈爱的父亲,是个乐山乐水的仁者,亦是个知恩图报的学人。

纵览全书,他的小说很有特色,特别是十三篇关于伦子的逸事,写得生动有趣,同时也给人一种浓郁的时代气息。十三个故事里的主人公都叫伦子,各个故事独立成篇,连接起来又成一体,我们可以分开当小小说来读,也可以浑然一体作为一个中篇来看。一个故事展示伦子的一个性情,同时也反映出湘西南的地域风情,还有就是那个特定时代里的人物行为。通过十三个故事,一个善良、淳朴、上进的伦子跃然纸上,映入读者脑海的还有那个时代里的沉闷和抑郁,尤其是作为农村知识分子的伦子不甘现状,想要走出乡村的那种强烈愿望更是体现得一览无余。不难看出,小说里有作者及作者同时代人的影子存在其间。中篇小说《泥坨》塑造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草根人物形象,其遭遇读来让人心酸。总的来说,我觉得他的小说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小说的时代感强。伦子逸事都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修圳、保管、批斗、演戏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不仅描绘出了一个农村青年的各类生活际遇,也反映出了那一个时代知识青年的心灵迷惘。二是小说的情节设置很好。伦子的每一个故事情节都不复杂,但又不落俗套,总是出人意料,让读者有阅读的惊喜。我觉得这种写作手法深得中国古典传奇小说之精髓,也颇具美国作家欧·亨利小说之精妙。二者的巧妙结合,彰显出小说的无比魅力,既传神,又好读。三是小说的语言富有地域色彩。伦子这组小小说,整体都是运用了湘西南的方言俚语,浓郁的地域色彩,就像一个湘西南汉子在跟你侃侃而谈当年他经历的那些事,这些事里的人物、场景都神气活现,这增加了小说的韵味。作为一个作家,方言俚语的使用是其文学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使用好了是神来之笔,使用不当则成了败笔,增加读者的阅读障碍。可他这组小说里的方言俚语,特别好懂,无需注解,读者便能心领神会。他的语言功力深厚,这和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巧妙糅合是分不开的。

文学来源于生活。晓山在基层工作多年,生活阅历丰富,各种人生角色为他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丰富的人生为他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人生滋润笔头活。这无疑为创作提供了优质源泉。全书不少篇什,就是直接写他所经历的人和事,是从身边或者工作家庭里撷取的一朵朵精致小浪花。他善于散文创作。首先,他的散文精于立意。“凡文以意为主”。要获得它,必须依靠作者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他的散文立意从生活实际出发,凭着鲜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能力,凭着深厚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发现生活中蕴含的美和潜藏的诗意。刘白羽说:“哪怕是微弱的闪耀也比没有闪耀要好,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这才是文学。”(《早晨的太阳》序)。其次,他的散文巧于构思。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的过程。构思方法可以向前人借鉴,更需自己创新。他独具匠心,在构思过程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和谐的统一。他的散文总是通过一些场景或者小事件来揭示一些生活中的哲理,使得文章不是停留在状物的层面上,而是深入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给人感悟和教益。其文表面看来很浅,但浅中蕴含道理。比如他在《登龙山》中写道:“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瞄准一个目标,有舍我其谁的勇气、必胜的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再大的困难也在脚下。”不仅如此,他的游记还体现出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如在《雨观文仙观》一文结尾写道:“文仙观历经沧桑,古建筑已成残垣断壁,其文化价值和文物品位无可伦比,不可估量。在弘扬道教文化、做旺旅游的今天,妥善保护文化遗迹已成当务之急,保护历史文物,重建恢复道观,吾侪责任重大。”更让我觉得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地方官员,他在公务繁忙之余,亲自书写“下水作文”,以身作则,指导女儿写作。如《我为女儿做范文》里的几篇议论文旁征博引,论述有力,确属难得的范文。《放飞风筝》等几篇亲情散文娓娓道来,展示出浓郁的父爱。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回忆类散文,充分**出他的心路历程。如《柿子涩,柿子甜》:“酷似枫叶的柿叶,使我想起秋天收获的喜悦,尤其是柿树那种乐于奉献的精神,使我对自己偶尔产生的杂念不断地沉思——又何必要为什么事情放不下、了不断而感到失落呢?”可以看出,家乡的柿子不仅喂养了他的童年,还潜移默化地给予他做人处世的诸多教益。《启蒙老师肖惠君》一文道出了他对老师对学子生涯的深切缅怀之情。《5·31,我们抗击洪魔》一文记叙了他不畏洪魔,奔赴一线抗洪抢险的经历,反映出了他的爱民情怀。诸此种种,不一而足。

承蒙晓山惠寄书稿,使我有幸先睹为快。其写作势头很好,并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对事物的敏锐洞察力,假以时日,我相信他一定能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是为序。

(原载2008年11月22日《邵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