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魅力

七十年代,为看一部《卖花姑娘》,夜奔二十多里去龙亢镇上。去镇上要过一条河,还没从船上跳下去,就听到了那首凄婉的咏唱《卖花谣》,二十多年过去了,一想起双目失明的女孩在大树下咏唱的镜头,那歌声又在耳畔萦绕。

八十年代,去云南开笔会,学会了《外婆的澎湖湾》,“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至今唱起来心还沉醉。

九十年代,便迷上了李娜的《我的青藏高原》,也时常为朱哲琴的《远去的孩子》感动,还有满文军的《懂你》,第一次听《懂你》,竟引出了满眼的泪花。《远去的孩子》和《懂你》都是唱给母亲的歌,歌声凄美而又忧伤,那种平易亲切如泣如诉、那种亮滑凄美深情高亢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做了母亲的人无法不为这两首歌而引起心灵深处的感动,无法不追忆起生命记忆中那份最真的情怀,歌声使母亲们找回了远去的岁月。

世纪之交,音乐仿佛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众多的音乐家们用自己高贵的细致的灵魂,将生命和智慧、将爱和恨谱成了乐曲,将美丽和苦难、将顺达和挫折谱成了旋律,一些过去的事,一些动情的歌汇成了音乐的河。音乐之河的流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岁月因此而变得绚丽而多彩。

如今,音乐已成了时尚,走在大街上各商店飘出千姿百态的旋律,手机、传呼机、洒水车、电话、门铃、点唱机、酒巴、宾馆、美容中心、车站、码头,甚至洗头屋,更有千百万个孩子,每天都在不同的角落里为了父母的意愿而一遍遍地弹奏着练习曲。不管是为生活还是为欣赏,音乐终于飞进了平民百姓的生活中。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其实,音乐的魅力古有记载《吕氏春秋·顺说》中说管子在鲁国被逮捕,鲁国派人押送回齐国,管子害怕鲁国改变主意而杀自己,想快点回到齐国去。他用唱歌的办法,终于使“役人不倦而取道甚速”,可见音乐的作用和魅力。

《列子》中也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有个善于歌唱的韩娥,她有一次东行去齐国,行到雍门时断了粮,便以卖唱乞食。她的歌声哀惋动人,在她离去后,竟“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有人说,音乐可以“通灵感物”、“万物皆化”,使草木有情、鱼鸟有知,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有些道理。《列子》中还记载有“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师旷为晋平公奏清角,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三奏之,裂帷幕,破俎豆,飞廓瓦”;秦国善歌者秦青为薛谭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等。《论语》中还有一则很著名的故事:孔子在齐国听了韶乐,三个月尝不出肉滋味,感叹说:“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三个月不知肉之味”,说明韶乐对孔子的魅力,使孔子这个音乐行家如痴如醉了。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哲人,他迷恋音乐。而在西方,有位近代哲人尼采,也迷恋音乐。据说在一八八一年十一月,尼采旅居意大利的时候,到一个小剧场看法国音乐家比才的歌剧杰作《卡门》。他一下就被那动听的乐曲迷住了。当夜写信给他的友人说:“我发现了一种新的幸福了,歌剧,比才的卡门。我确信这是现今最好的歌剧。”他急切地探问作者的住址,可惜比才已于六年前逝世了。

卡门第二次演出时,尼采正在生病。他欣然抱病前往,没想到《卡门》醉人的音乐竟使他的病骤然消失。尼采说,比才的音乐是“美与热情的精灵”。

音乐的魅力就是如此,洗礼我们的灵魂,给人无穷的回味和遐想、感动和力量,呼唤出我们心中最美好的情愫。无尽的生活中,一切都可以付诸风、付诸水、付诸流逝的岁月,惟有音乐的光芒在天地间交汇,在明亮的世界里,留给我们眼前一片清凉纯净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