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不干新闻,就很少关注新闻,现在进了新闻单位,自然而然地就多了一份感情,格外地留心起来。现在“新闻弱化”的现象较为严重,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在报纸版面和电视屏幕上的地位减弱,成了报纸电视等传媒采编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新闻弱化的同时,人们常常可以看到的是理论和实践上的“新闻异化”,就是观念上对传统的新闻理论和实践出现了背弃和变异。它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由会议文化、工作报告、工作总结改写而成的“会议消息”偏多、挤占了各种面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鲜活新闻。每天拿到报纸、总有一两版长篇大论一分钟即过、甚至不用看,打开电视、总是会议、报告、参观视察、千篇一律的老旧面孔、老旧内容,受众听厌了,看烦了,干脆不听不看了。二是新闻要素不全,或基本不不含什么要素的“报道”随处可见。三是报纸“杂志化”的倾向,有扩大加强之热。体现在版面上就是“大块头”“大特写”、“大扫描”、“大写真”的长文增多,可看性不强,行文空洞,东拉西扯,注水增幅。因此,老百姓说,报纸几十版,只够看几眼,言下之意,有趣的新闻少。

说起来也难怪,一个七八十万人口的城市,鸡毛蒜皮的事,几家媒体(除却本市的,还有上级媒体下来分饭吃的)争着抢报、说东论西,你说头他说尾,看不着头尾的就“透过现象看本质”说破了,说腻了,老百姓便感觉不到味道了。再加上一个怪现象,一个城市的新闻,常常是报纸先出来,然后电视再寻着报纸去重新说,新闻已成旧闻了,省事了,省劲了,老百姓却看着不新了,套用一句行政流行话,叫重复建设。搞文学创作是倡导体验亲临的,靠新鲜的时代生活之流。写作姿态和叙述技巧的刷新,必须建设在生活体验乃至生命体验的基地上,文学创作出现了贫血症。即精神资源的贫血,思想穿透力的贫血、生活占有上的贫血,而新闻呢?我不清楚它们有没有相通的地方?但最起码的,我不相信:坐在办公室里不动能做出好新闻,我更不相信,一个没有思想没有见地的人能做有思想有见地的好新闻。思想的修炼可能比勤跑勤走更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