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追寻新的目标

学英文的路,蔡依林直直地走,边走边玩,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

直到初中,学校也开始教英文了,蔡依林才知道原来自己的英文还挺厉害——当老师突然告诉她,其实她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学完了高中语法,就好像武侠电影里,突然有一个高人告诉她说:“哇!你不知道吗?你的身体里有很多内力耶!”

这一切都应该谢谢一句英文都不会讲的蔡妈妈。

初一暑假,蔡妈妈带着蔡依林跟姐姐到美国洛杉矶和夏威夷旅行。

这是一段相当奇特的旅程,阳光、七彩的世界,看得蔡依林眼花缭乱,既新鲜又有趣。当她睁大着双眼兴奋地四处张望——

“娃娃啊!你帮妈妈问店员,问他们有没有……”

“我、我……我不会讲!”蔡依林站在那个珠宝柜台前面低着头,越来越低。

“你们有没有……嗯……就是那种K金戒指,中间是黄宝石,旁边是碎钻的戒指?或是那种差不多三十分重的珍珠……还有还有……”蔡依林一边努力地翻译着妈妈所说的话,一边觉得自己的嘴里正发出一些类似外星语的声音。

“我不会讲啦!”终于她喊了出来,眼泪跟着蹦出来,那么大一颗,碎在柜台玻璃上,比玻璃另一端躺在红绒布上的钻石,还要大上许多……

亏我还在出发前,费了好大的功夫向朋友打听,又期待了这么久,甚至还刻意多带了一些钱,想要来美国买一颗戒指犒赏妈妈,蔡依林心里懊恼不已。

虽然蔡妈妈并没有继续逼她,只是静静地站在她的后面。刹那间,蔡依林觉得好自责!

蔡依林突然发现,原来自己那“很厉害”的英文,只不过是会读、会听罢了。

为此,蔡依林很是沮丧了一阵子。

不过,很快地她便开始从正面思考解决说话能力的方法。

两年后,初三毕业,蔡依林再度到洛杉矶游学。

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仿佛一个七彩蛋糕似的,而她则是黄色的。

中国学生都很不敢讲。

比起那些来自欧洲、美洲,甚至是东北亚动不动就举手抢着回答的学生,她们就好像一小撮种在向日葵旁边的含羞草。

蔡依林和姐姐当年几乎是一起对外国人和他们的文化产生兴趣的,但是那趟游学之后她们却一起降低了温度。

在她突然那么**裸地撞见“种族歧视”那个专有名词的时候,英文,俨然变成了一种工具!她给自己订下更高的标准:我要更努力,变成一个可以游走各国,并且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人,我要让他们更了解东方。

蔡依林毫不犹豫地决定去追寻新的目标和方法。

要制造一个经常处在“说英文”的环境,真的很不容易,于是蔡依林开始自言自语。

除此之外,还要多听。当她在看英文电影、电视,或者看英文书、听英文广播的时候,听听别人怎么说那些她在自言自语的过程中也形容过的状态,将那些更准确的句子和单词学起来,变成她的东西。

然后是“练习”,这才是最重要的部分!只有自己亲自回想一遍,再把它说一遍,它才会真的在脑袋里留下来,直到今天蔡依林都是这么反复练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