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二

增材制造技术,又称3D打印技术,是指依据三维CAD设计数据,由计算机控制将材料逐层累加制造实体零件的技术。它是制造原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自20世纪80年代发明以来,迅速产业化并应用于各工业领域,与传统的等材制造和减材制造三足鼎立、互为补充,产生了优异的效益。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称之为“20世纪最具革命性的制造技术”。

3D打印技术作为“一项将要改变世界的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抢占制高点,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加大了增材制造技术的研发步伐。

美国奥巴马政府2012年提出重振美国制造业的一系列发展方案,将增材制造列为20项重要技术之一;同年8月,美国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共同出资创建“美国增材制造创新研究院(NAMII)”,该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美国重要国家战略。

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也制定并推出了各自的3D打印发展战略规划。澳大利亚政府2012年初宣布支持航空航天领域“微型发动机增材制造技术”;日本政府在2014财年预算中划拨40亿日元用于3D打印国家项目,拟在2020年制造出对3D打印市场有重大影响的最先进工业3D打印设备。此外,一些行业巨头如美国GE公司、数控机床巨头德马吉公司、惠普、微软、亚马逊、IBM等也纷纷加入3D打印技术研发与竞争。

中国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同样面临巨大的机遇。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涉足3D打印技术的研发,并陆续开展了产业化开发工作。目前,我国在3D打印技术装备方面,部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当,都处于起步阶段,属于同时代技术。但在成形材料、智能化控制、设计软件和应用范围等方面,研究与发展水平不足。

与美国相比,我国在市场和产业化培育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企业规模偏小,国民对3D打印技术认知度较低。在产业化方面,缺乏关键器件和专用材料生产企业,产业链不完整,企业应用程度低。

为了在全球3D打印产业发展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迫切需要国家、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企业等的支持和共同努力。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关村3D打印科研成果汇报时指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2013年12月8日,“南京增材制造技术研究院”和由80多家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参加的“全国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战备联盟”,在南京市江宁区政府的支持下成立,其目标是引领3D打印行业技术进步,推动3D打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中国的3D打印产业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自2012年以来,由于媒体的宣传与市场需求的推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3D打印的热潮。面对未来三年国内百亿市场空间,国内各级政府部门、企业界、资本界、科技人员乃至普通民众纷纷以极大热情参与其中。

但为了3D打印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也需要进行冷静思考,避免一哄而上、相互攀比、分散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李旭鸿博士等一些对3D打印充满热情和**的年轻人,撰写了《三生万物3D打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引擎》这本书,冷静客观地对3D打印相关的技术、产业、战略、政策及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他们的看法和建议。该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分析客观,对3D打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个人认为值得一读;并对该书的公开出版,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深深的谢意。感谢他们为推动中国3D打印技术和产业发展付出的辛勤劳动!

卢秉恒:中国工程院院士,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