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用多数对付少数

代善的正红旗、莽古尔泰的正蓝旗,拒绝前行,强烈要求皇太极班师回朝。在这个时候,皇太极才意识到,两个大贝勒的影响力有多大。他很后悔,在沈阳没有和他们形成统一意见,就贸然出兵。现在,领导班子意见相左,进也不行,退也难受。

皇太极指挥不动两个大贝勒,也不敢独自率兵前进。如果他坚持那样做,代善、莽古尔泰回到沈阳,与阿敏会师后,极有可能要另立中央。皇太极所带的队伍中,也不是铁板一块,蒙古各部,习惯骑墙。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四分五裂的后果对他们是最好的。

皇太极觉得自己这个大汗当得实在窝囊,急也不是,恼也不行,只好让大军停下来休整。

这次出兵,贵在神速,这是每个将领都清楚的事儿。现在,一仗未打,大军没有理由地停下来,让很多将领不知所措。

皇太极不作任何解释,要求大军休整,不符合作战常理。小贝勒济尔哈朗、阿巴泰、阿济格、德格类、多尔衮、多铎、岳托、杜度等人,知道三大贝勒开了个会,但不知道商量什么,然后军队就莫名其妙地停下来。他们决定到皇太极那里问个明白。

他们来到皇太极的大帐里,见皇太极非常沮丧地坐着,显得非常无奈。很多人见皇太极脸色如此难看,连话都不敢说了。济尔哈朗、萨哈粼、多尔衮3个人,心眼儿最多,站在那里,一言不语,担心自己哪句话冲了大汗的肺管子,会成为免费的出气筒。

岳托是个直性子、敢担当的人。他没有顾及太多,上前问道:“大汗,我军一仗未打,为什么要停止不前呢?现在下面说什么的都有,军心不稳乃兵家大忌啊!现在很多将领都站在大帐之外,是进是退,要求您给个明确的答复!”

皇太极显得非常无助、失望,说:“先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帐中,等候命令。我的所有计划都被破坏了,我现在是有想法没办法,有勇气没脾气。所以,我没让秘书对你们下达任何命令!”

济尔哈朗见皇太极这样说,便意识到肯定是代善、莽古尔泰与皇太极在进兵、退兵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皇太极拿两个大贝勒没办法,所以愁成这样。于是他决定在这个关键时刻,与皇太极站在一起。

岳托也明白了,是保守的父亲和莽撞的五叔给皇太极出了难题。父亲和五叔要求退兵,有一定的道理,毕竟这次出兵,舍近求远,劳师远征,以己之短对敌所长,犯了兵家大忌。但是他又知道,皇太极这次出兵,并没有要求一定要占领哪座城池,而是在攻不下锦宁之后,作一种新的尝试,对八旗兵和联合部队远途作战能力,进行一次检验。既然是尝试和检验,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

济尔哈朗和岳托,两个人出发点不一样,但是意见是一致的,都支持皇太极继续前进。于是,两个人一起对皇太极说:“我们认为,无论如何都不能退兵,而应迅速进军。未战先怯,我们八旗兵没有这个先例。”

其他贝勒,除多尔衮之外,都请求马上进军,直逼北京城下。多尔衮是非常聪明的人,他知道这次以这样的方式出兵,的确是一次赌博。他现在不知道两大贝勒和皇太极两方,谁能赌赢。一旦皇太极输了,他不仅会输掉大汗宝座,还极有可能搭上身家性命。在这个时候,沉默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皇太极见这些年轻的贝勒,尤其是岳托和济尔哈朗,在这个时候能与他站在一起,感到非常高兴。但是,他表达得很委婉:“我这么做,也是为了后金国的利益,是在拿锦宁没办法之后,想出这一招。在沈阳时,你们明明知道,这次出兵是一次冒险,为什么当时不拦着我?现在才想起来出兵不合适,要求我灰溜溜地回去。这不是纯粹想看我笑话,让我骑虎难下吗?”

皇太极用了一个激将法。他知道下面这群年轻人,是嗜杀成性、宁丢性命不丢面子的好战分子。现在,他把贸然出兵的责任,推到这群年轻人身上,忽悠他们找两个老不死的去理论,他坐收渔翁之利。

年轻人听皇太极这么说,顿觉自己对这次突然出兵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皇太极说得没错,这次出兵路线,在沈阳开会讨论过,当时谁都没有反对。现在再说出兵犯了大忌,要求退兵,这不是拿一把手当猴耍吗?自己作为小兵,说过的话可以不算,爱过的人可以再换,人家是大汗啊,能把13万兵马、23位蒙古贝勒,像处理自家厨房里的萝卜一样,想削就削,想剁就剁,不想吃就扔到垃圾桶去吗?

年轻贝勒们认为两大贝勒这时要求班师纯属瞎胡闹,乱搅局。于是他们一起表示,愿意带着本部人马随皇太极继续前进。

皇太极说:“两个大贝勒要求班师,也是为了后金国的利益,只是对我们这次出兵的意义没有彻底理解而已。我们这次出兵,只想检验一下我军长途作战的能力,与友军的协同作战的能力而已。对于城池,能占则占,不能占就走,主要是抢夺大明民众的粮食、财物、人口和牲口,给大明政府的经济以重创。远征是事实,但谈不上舍近求远,弃长用短。这样吧,岳托、济尔哈朗你们俩牵头,召开八大固山额真贝勒会议,大家举手表决。开会的地点呢,在大贝勒或三贝勒那里都可以。”

代善、莽古尔泰提出班师的理由之后,皇太极也意识到,他这次出兵,确实非常冒险,也有些后怕。但是他身为一国大汗,又调来蒙古23位贝勒的兵马,一枪不放、一仗不打就回去,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他硬着头皮也得扛下去。

死扛肯定不行,一旦再出现锦宁那样的大败,不用人说,他就得引咎辞职。为了让众贝勒支持他继续作战,他调整了作战方针,只抢东西不攻城,这是八旗人都愿意做的事情。做这样的事,基本不用动员,满洲人都会积极响应的。

岳托、济尔哈朗主持这次会议。代善、莽古尔泰见皇太极提出的作战策略——只抢东西不攻城,致使他们以前所有的观点都不成立了,也就同意继续进军。

通过这个事件,皇太极意识到,三大贝勒不能不除,否则以后在很多事情上,三大贝勒会对他构成威胁。同时,他也发现,那些更好说话的年轻贝勒已经成长起来,他们的合力,已经足以和三大贝勒抗衡。只要把这些年轻人团结在他的身边,就不怕大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