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伯乐的收获

皇太极借袁崇焕之手,捏死了毛文龙这只曾经让他奇痒无比的跳蚤,顿感身上舒服很多。通过征讨察哈尔部,对奥巴一打一拉,开辟出一条通往北京的大道,心里也很爽。不过,他低头一看,脚下还趴着3只癞蛤蟆,整天呱呱地叫个不停。

这3只蛤蟆虽然讨厌,暂时还不能捏死,因为皇太极还没有捏死这3只蛤蟆的力量,那就想办法让3只蛤蟆离他远一点吧。

这3只蛤蟆,就是位高权重的代善、阿敏和莽古尔泰。不把这3个人的位置挪一挪,皇太极的圈子就很难做大,更别指望做强。

皇太极在后金圈子里,一心想成为真正的说一不二的老大,所以他整天合计如何把他的权力扩大,再扩大。

皇太极爱学习,对汉文化多少有些了解。他觉得,他和三大贝勒的较量,非常像下象棋。下象棋,最关键的战术就是占好位置。他先天位置不好,虽足智多谋,雄才大略,苦心经营,坐上大汗宝座,但他也是前有狼,后有虎,一个踏实觉都睡不成。

皇太极即位之后,依然沿袭努尔哈赤时代的八大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体制,延续四大贝勒按月分值、管理国政的旧制,致使每次开会,三尊佛与皇太极平起平坐,和他一样向小贝勒们发号施令,这让皇太极心里很不爽。他必须想办法,让三尊佛离开他身边。

1629年1月,拜音图看出主子皇太极的心思,于是提醒他说:“大汗,奴才有一个建议,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拜音图这个人,打仗不行,办事也不行,但是馊主意就在口袋里装着,根本不用想,信手拈来。

皇太极说:“有话你就说吧!”

拜音图说:“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自幼跟随天命汗四处征战,为后金国立下汗马功劳。天命汗晏驾之后,三大贝勒又一致推举您即位,和您一道经略国事,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如今,他们年事已高,因此奴才斗胆建议,就不要再劳驾他们按月轮理政事了。现在他们的子弟已经成长起来,让子弟们替他们当班,是不是更好一些?这样做,一是照顾老臣身体,二是给年轻人发展机会。”

听到拜音图的建议,皇太极很高兴,暗道:“这个奴才,真是我肚子里的蛔虫。我忧虑什么,他就能提供解决办法!”

皇太极叹道:“三位哥哥,劳苦功高,也该到好好享受一下的时候了。你这个建议很好,我和八大臣商量一下。”

皇太极马上召集纳穆泰、达尔汉、和硕图、博尔晋、托博辉、固三泰、喀克笃礼、车格尔商议此事。

八大臣都是皇太极提拔起来的,自然捧皇太极的场。对皇太极这个“为三位老大哥健康着想”的建议,都非常感动并支持。

八大臣回各旗之后,向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传达了此次会议精神。“因为要沿袭旧制,国家事无巨细,动不动地要麻烦三位大哥,实在是折腾劳苦功高的哥哥们,当弟弟的于心不忍。以后,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可以让家里的小贝勒们当班,对他们的个人成长、发展也有好处。”

皇太极的建议冠冕堂皇,听上去完全是以关心三位哥哥身体健康为出发点,要他们退居二线,多多休息,享享福,国家的事情少操心。三大贝勒退下以后,由他们的子侄辈的贝勒接班,帮助他们处理国家大事,免得为江山社稷累坏身子骨,不值得。

三大贝勒也不傻,看出皇太极要他们远离权力中心,把原属于他们的权力转移到更容易调度、指挥的年轻人手里。三人心里自然不高兴,但是他们实在找不出合适的理由拒绝弟弟的“好意”。

但是三人转念一想,虽然他们不再每次参加会议,但他们仍然是一旗之主,一旗之内还是他们说了算。国家的大事,还是少不了老哥仨参与。更何况,他们的儿子、侄子获得了表现、发展的机会。

想到这里,三人就做了顺手人情,欣然接受了皇太极的“好意”。

这样,在朝堂会议上,三大贝勒就为皇太极让出了位置。年轻的贝勒中,济尔哈朗、岳托、萨哈粼、多尔衮、多铎、豪格等人,都是皇太极圈子里的人。和这些年轻人在一起,皇太极既是大汗,又是长辈,话,会更好说;事,会更好办。

皇太极发现,在他和代善、阿敏、莽古尔泰4个人的小圈子中,论武力,彼此不相上下,大家缺的,是智力。而且,那三个人,谁都没把智力当回事,觉得有枪杆子、刀把子就有了一切。

皇太极觉得,在圈子里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斗智远大于斗勇。于是他就利用大汗的便利条件,提出成立一个“文馆”,主要负责翻译汉文书籍,注记政事。皇太极提出这个建议,三大贝勒觉得皇太极弄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落魄文人搞这个东西,完全是搞政绩形象工程,与他们的利益无害。于是,全票通过。

文馆成立之后,分为二办,一办由达海及刚林、苏明、顾尔马珲、托布戚翻译汉文书籍;另一办由库尔缠、吴巴升、查素喀、胡球、詹霸记注国家政要。达海为文馆总领袖,全面负责文馆工作。

皇太极把这些人摆在明处,是给他的对手看的,暗地里却选拔了一批精明练达的汉族降官和在努尔哈赤时代幸存下来的汉族知识分子,他对这些人,不看文凭,不看出身,只要有能力、有本事,都可以在馆内给一个饭碗。

其中,皇太极以文馆为依托,建立了为他以后开疆拓土、铲除异己出谋划策的“智囊团”雏形,后来“智囊团”的主要成员是:范文程、宁完我、鲍承先、高鸿中、罗绣锦、张存仁、马光远、石廷柱等。

范文程,沈阳人,在明朝圈子里很不得势。他主动投靠努尔哈赤后,希望在新主子手下得到重用,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和人生价值。可惜努尔哈赤重武轻文,只给范文程一个无足轻重的章京小职。

宁完我,辽阳人,儒生。1621年,努尔哈赤率军攻占辽阳,他被俘,在贝勒萨哈粼手下为奴,受尽苦难。

鲍承先,山西应州人。他先在明朝沈阳总兵贺世贤手下当差,努尔哈赤攻占沈阳,他败走广宁,后来他又在广宁战败,亡命数日后被俘,押送沈阳。作为战俘,几年中,他只能生活在后金社会的底层,缺衣少食,举步维艰。

这些人都是标准的封建文人,接受过“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的思想教育。但是他们又遭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挫折,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虽胸怀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大志,却一直不受当权者赏识。

皇太极高人一等,他发现了这些人身上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他们落魄之时,皇太极以伯乐的身份出现他们面前,送给他们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舞台。这些人对皇太极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并暗下决心,誓死捍卫知音的利益。

老百姓有两怕。一怕当官没文化,二怕流氓有文化。皇太极不是老百姓,是当大官的,自然不怕对手没文化,但也怕身边那些流氓有文化。要对付那群流氓,靠打手不行,得靠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