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别处理,区别对待

进入领导班子的这些人,并不是皇太极的嫡系和亲信,这个他早就考虑到了。但是,在管理棋盘上,皇太极下这一着妙棋,对他有3大好处。

一、领导班子内,多了8个人,班子成员,由原来的8个人,变成16个人,变相稀释了三大贝勒手中的权力。

二、皇太极领导两个旗,在领导班子里,就占有3票,在表决权上很主动。如果以后相机拉拢其他主旗大臣,这样,他的个人意图,就不会被轻易否决。

三、各旗的主管旗务大臣、佐管旗务大臣、调遣大臣,虽然服从旗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旗主也起到了制约作用。

四、皇太极可以名正言顺地把他想提拔的人,提拔上来。这些人,虽然非常忠诚于他,但一无出身、二无战功,像拜音图、巩阿岱、锡翰3兄弟。通过这次职务增扩,拜音图就可以晋升为正黄旗旗务佐管大臣。

按常规,皇太极即位之后,应该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主管的正黄旗、镶黄旗当旗主。但是,正白旗是他经营多年的嫡系部队,怎么可能为了一面旗子的颜色扔掉呢?

大汗要掌管正黄旗、镶黄旗,这是祖制,无法更改。怎么能变通一下呢?拜音图给皇太极出了一个主意——换旗不换人。

这一招太高明了。皇太极提出这个建议,根本没人会反对。他不想让出自己经营多年的队伍,别人同样也不想。于是,皇太极的正白旗、镶白旗换成了正黄旗、镶黄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的两黄旗,变成了两白旗,皆大欢喜。

皇太极原来只掌控正白旗,镶白旗原来由杜度掌控,怎么到了皇太极手里呢?这里要交代一下。

在努尔哈赤去世1年前,也就是1625年,努尔哈赤最疼爱的3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3人中,阿济格和多铎已经执掌正黄旗和镶黄旗,唯有多尔衮没有。努尔哈赤便找个理由把杜度降为普通贝勒之后又把他排在毛孩子多铎后面去了。

杜度把镶白旗旗主的位子腾出来,没等努尔哈赤给多尔衮找到接管镶白旗的理由时,他就病了,病得还不轻。命都保不住了,他自然无暇顾及这事。在皇太极即位之时,镶白旗基本处于无主状态。皇太极继位后,并没有按照努尔哈赤的意思,把镶白旗旗主的位子给多尔衮,而是通过换旗的手段,据为己有。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知道皇太极这样做,对杜度、特别是对多尔衮很不公平,但是,多尔衮仗着他投胎投得好,就与刀头舔血多年的三大贝勒平起平坐,三大贝勒更难以接受,还不如做个顺手人情呢。

在没继位之前,皇太极身边已经有了“五大金刚”——岳托、萨哈粼、德格类、济尔哈朗、豪格。这5个人,都是能征善战的少壮派,在小贝勒当中,非常有影响力。

岳托是代善的长子,萨哈粼是代善的三子,德格类是莽古尔泰的弟弟,济尔哈朗是阿敏的弟弟,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除自己的儿子以外,皇太极把这4个人拉进他的小圈子,为他效力,就等于挖了三大贝勒的墙脚,抽了他们的肋骨。

皇太极把圈子里的人分成三等。

第一等里,有代善、阿敏和莽古尔泰3个权高位重的人物。对这3个人,采取尊重、维护、谦让、团结的态度。同时,还要积极向他们小圈子里掺沙子,分化、瓦解、削弱他们的实力。一旦抓住他们的错误,就以维护大圈子利益的名义,狠狠打击。

第二等里,有硕托、阿济格、阿巴泰、杜度、多尔衮等人。对这些人,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在观察中使用,在使用中观察。一旦发现不能为己所用,便采取严厉打压措施。

第三等里,有岳托、济尔哈朗、谭泰、德格类、萨哈粼、拜音图、巩阿岱、锡翰、洛托、佟养性、范文程、高鸿中等人,给予足够大的舞台和空间,人尽其才。有功时,毫不吝啬地奖励和晋升。同时在物质、精神上,给予关怀和照顾,使他们成为他的人。

皇太极要想成为后金圈子里说一不二绝对权威的人物,就得找机会扳倒三大贝勒,对其他各旗拥有掌控权。

对于这么大的骨头,肯定得一口一口地啃。先啃哪里,后啃哪里,一定要仔细观察,缜密思考,抓住机会有理有据地下口。

那就得先从没实力、没后台的阿济格、多尔衮、多铎3个小贝勒掌管的两白旗下手。他们是依靠母亲阿巴亥在努尔哈赤那里受宠,获得旗主位置的。现在,宠他们的父母不在了,没人替他们撑腰,不打白不打,打了也白打。

阿敏排在皇太极打击目标的第二位。阿敏不是努尔哈赤的亲儿子,而皇太极、代善、莽古尔泰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远近不一样。阿敏政治上有污点,为人简单粗暴,人缘不怎么好。最关键的是,他没有独立的小圈子,虽有资历,但靠得住的人不多,特别是在领导班子里。

对于阿敏,没有特好的机会,不能轻举妄动。对于阿济格,有机会要打,没有机会制造机会也要打。

1626年12月,皇太极即位5个月后,他就找到了打击阿济格、多尔衮、多铎3个小兄弟的机会。

蒙古扎伦卫儿宰吐贝勒儿子厄参台吉,逃离故地,投奔阿济格。皇太极非常不愿意看到阿济格实力壮大,也没有开会商量,就命令厄参及其带来的属下,搬到正蓝旗德格类那里,归德格类管辖。

德格类虽属正蓝旗,但他是皇太极的死党。壮大德格类的实力,就等于壮大了皇太极的实力。

厄参要是投奔代善、阿敏、莽古尔泰旗下,皇太极肯定不能说什么。他不是没意见,而是不敢有意见。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努尔哈赤在世时,就制定了对待前来投诚的蒙古贝勒、台吉的政策。

此政策大致有以下两点:

一、凡来投金者,全部优待。分配工作,定职称,给房子和安家费。

二、尊重本人的意愿,愿意把户口落在哪个旗,就编入哪个旗,后金政府不作要求。

厄参投金,阿济格接收,都是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没有违规违法之举。他们这样做,虽不违规,却违背皇太极的意愿。

皇太极在三大贝勒默许的情况下,派德格类跟阿济格谈判,让阿济格交出厄参及其部众。

阿济格是一个愣头青,是把面子看得比命还重要的人。他是镶白旗的旗主、当家人,如果他连投靠他的人都保护不了,让外旗人骑在脖子上屙屎撒尿,以后在镶白旗怎么混?今天允许别人带走一个厄参,明天就会有副将被绑走。大家把镶白旗当成免费超市,谁缺什么少什么都来拿,镶白旗能经得住几回拿?日后,在镶白旗,他还有什么权威,谁还会服他?

阿济格对德格类说:“这事,没商量,你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厄参自愿加入镶白旗,我愿意收留,这是双方自愿的选择,一合情,二合理,三合法。”

德格类是什么人啊?会武术的流氓。现在有莽古尔泰这个有权有势的亲哥做后台、大汗皇太极撑腰,哪里会把靠出身当上旗主的阿济格放在眼里?他早就对阿济格、多尔衮、多铎3兄弟靠母亲吹枕边风,当上两旗旗主感到不平衡。现在发泄愤怒的机会来了,他还能怕阿济格来硬的?

德格类指着阿济格的鼻子说:“小子,让厄参加入正蓝旗,是大汗的意思,我跟你好说好商量,是给你面子,别蹬鼻子上脸给脸不要脸啊!”

德格类仗势欺人,阿济格寸步不让,两个愣头青话不投机就动手了。德格类耍横,阿济格拼命,抽刀砍在德格类的脑袋上,砍出一个口子,血流不止。

皇太极见阿济格不服,就召开会议商量。与会者,只有多尔衮、多铎是阿济格的人。多尔衮是非常有心计的人,知道自己在后金圈子里属于弱势群体,该忍的要忍,不该忍的也要忍,保命才是第一。开批斗阿济格的会议上,他选择了沉默。多铎还是不懂事的孩子,虽为旗主,也只有虚名而已。

这个象征性的会议,开不开结果都一样。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把厄参编入正蓝旗,隶属德格类。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对阿济格处以1000两白银罚银、鞍马4匹、盔甲4副、马7匹。

这件不公平的事,提醒了间接受害人多尔衮,让他明白在后金圈子里,他应该怎么做。直接受害人阿济格,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根源所在,他不知道自己不应该做什么。

皇太极利用圈子里的各种矛盾,捏了阿济格这个软柿子。对于不服他的,暂时又搞不倒的,只能实行先记账、后算账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