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孩子沉迷电视

对孩子而言,电视是一种最轻松、不必花费脑筋和力气的娱乐。你只需要握着遥控器,轻轻地移动手指头,数十个电视台,琳琅满目的内容,可以任由自己随意挑选和转换。对家长而言,电视不仅是一个好保姆,可以让自己暂时摆脱照顾孩子的压力;它也常常扮演着避免家人之间冲突争吵的重要角色,当每个人盯着电视看不再互动时,似乎家里也就平静了不少。

因为电视带来的方便性,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电视。“打开电视”变成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一个自动化的动作。早上起床,下班回家,第一个动作就是打开电视。电视的声音变成日常生活的背景音效,在很多家庭里,如果没有电视的声音反倒让人感觉很不习惯。

然而,你是否想到:当你的孩子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看电视,那么他(她)与外界交往的机会就大大减少。长时间独处,终日与电视为伴,会使孩子的心理发育产生障碍:他们时常模仿电视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不看电视就会焦躁不安,看电视时讨厌别人打扰。由于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差,性格和行为可塑性大,而他们的模仿能力又强,对形形色色的电视信息大多是囫囵吞枣,影响了思维、性格和行为的正常发展,这对儿童心理发育也会起到负面效应。

日本兵库教育大学针对上千名三岁幼儿进行的一项调查指出,幼儿长时间看电视或录影带,可能对其社交能力造成不良影响。具体到三岁孩子的社交能力判定,是通过人与人交往学习到的礼让、排队等参数。

问卷调查是针对3岁6个月幼儿的家长进行的,有1180人做了回答。

调查结果显示,一天看电视不超过4小时的幼儿中,96. 3%可与朋友分享糖果饼干,借玩具给别人,看电视超过4小时的只有80. 2%。

一天看电视不超过2小时的幼儿当中,95. 1%可以耐心排队等候**秋千,2~4小时的人也有96. 3%会耐心等待,但看电视超过4小对的只有76.5%的人有耐心等。

看电视不超过2小时的幼儿当中,84%会主动帮助、照顾其他幼儿,2~4小时有86.4%,4小时以上只占60.5%。

数字是最有力的说服武器。看了以上的调查数据,作为家长的你,还会让孩子沉湎于电视中吗?

其实,长时间看电视并不是孩子内心的真正需要。很多妈妈可能会说不对呀,我家孩子最喜欢看电视了。其实,孩子对电视如饥似渴的“需要”,是因为内心“空虚”而引起的。

孩子也会内心空虚吗?答案是肯定的。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普林格尔认为,儿童生来有爱的需要,有了解新事物的需要。从成人那里获得充足安全感的爱对孩子来说是第一位的。有了安全感,他才会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感知周围的事物,积极发展自己的才干。对于周围的环境来说,孩子是一个真正的“参与者”。如果这些基本的、深层次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孩子会退而求其次,通过别的方式来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

如同大禹治水,要疏堵结合才能见效。孩子几乎是不可能不看电视的,而且看电视对他的成长也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父母要注意不放任孩子,不要让他乱看,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以免他会盲目、随意地找一些并不适合他的一些节目来看。不要让孩子看太多复杂的成人节目,比如言情片、武打片、警匪片,因为孩子很难理解。有两类节目较适合儿童去观看,一类就是儿童文学,像一些儿童文学的名著,童话改编的故事片、动画片都是很好的;另一类就是知识类的,比如说大自然探险、动物世界、科学奥秘等节目对孩子也很有好处。让孩子看这样的电视节目,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是很有益处的,因为儿童的观察是一种直观性的,年龄越小越不喜欢文字而喜欢画面。

此外,可以引导学龄儿童多看一些新闻时事节目。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孩子由于学习压力过大,没有时间看电视,也没有时间看课外书,结果孩子生活贫乏,连一些最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

甚至,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看广告。一个开放的世界,也是一个广告的世界,广告都会用艺术的、夸张的手法去展示自己产品美好的一面。要提醒孩子不要盲从广告消费,在看广告时要引导孩子判断哪些信息是正确的、有用的,用其利而防其弊,这样才可谓是成熟的广告教育。

一定跟孩子商定看电视的时间,并严格遵守。当然时间的规定应和孩子认真地协商,然后定一个规则,定了规则之后就不能够违反,一定要说话算话。如果孩子违反了,要有惩罚措施。例如只要超过了时间,那就以两天不能看电视,或者一个星期不能看电视为惩罚。一定要让孩子遵守规定,做到说话算话,让孩子对自己负责。

许多年轻的父母会说,孩子由于年龄小,对于不让他看电视的要求往往以哭闹来对付,听着孩子的哭声,许多父母只能“束手就擒”。其实,父母应该先申明规矩,如果孩子不遵守,就可以采取暂时冷落孩子的方法。孩子因为看不上电视吵闹,首先应不理他,如果孩子任性地摔东西,就要严肃地警告他:损坏东西要赔,并且更长时间不许看电视。

当然,父母也要约束自己。要求孩子有节制地看电视,父母当然要以身作则。现实生活中确实有部分父母缺乏其他消遣爱好,将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花在看电视上,如果自己不分时间看电视,却要求孩子少看、不看电视,这是很困难的。

最后,家长应该将孩子的活动尽量安排好,使孩子不必用电视来填补时间的空白。如起床、三餐、点心、就寝、午休、户外活动、室内活动、讲故事、搭积木时间以及和小朋友玩耍的时间等,要有规律,要让孩子的生活充实起来。

要让重度“电视迷”摆脱电视的纠缠,以上介绍的方法或许很难奏效。幸好,来自美国的安东尼夫妇已经为我们总结出了一套经验。

安东尼夫妇整天忙于工作,于是把两岁的儿子伯尼全权托付给“电视保姆”,一晃儿六年时间过去了。最近,安东尼太太发现伯尼有些不对劲,他怕见生人,只要家中有访客,他便吓得躲在屋里不敢出来,举止表现一点也不像一个八岁的男孩子。这让安东尼太太很纳闷,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她发现孩子的问题还不止于此。伯尼不爱说话,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整天呆坐在电视前,一离开电视便无精打采、目光涣散……“不会是患上‘电视儿童孤独症’了吧?”安东尼太太感到问题的严重性。经心理医生证实,她的猜测完全正确:伯尼患上了轻度“电视儿童孤独症”。怎么办?帮助孩子彻底戒掉“电视瘾”,成了安东尼夫妇的首要任务。

安东尼夫妇想尽办法让伯尼离开电视,他们把孩子带到户外,开始让大自然为伯尼疗伤。每逢假日,安东尼夫妇便把伯尼的朋友们召集起来,组成郊游队伍或家庭棒球队,让孩子们在田间、球场上狂奔、打闹、嬉戏……渐渐地,木讷的伯尼开始变得活泼了。在游戏的空闲时间,安东尼夫妇还特别为伯尼安排一些节目。例如,让他为大家唱歌或者讲故事,听到兄弟姐妹们的热烈掌声和大人们的赞美,伯尼的信心也逐渐建立起来,说话不再脸红且流利了许多。

此外,安东尼夫妇还专门为孩子安排了“社交课”,经常邀请一些朋友到家做客,让安东尼负责接待。时间一长,伯尼再也不怕生了,还会主动与客人攀谈。

现在,伯尼不再迷恋电视,每天在花园里和小朋友们做游戏。看到伯尼从沉默到活泼,安东尼夫妇为此付出了许多努力之后,备感欣慰。

针对伯尼的“电视儿童孤独症”,安东尼夫妇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人海战术”,大量动员亲戚、朋友一起郊游、聚会,让伯尼学会融入人群,在人群中重建信心,获得欢乐,自然就会远离电视。这样既帮助孩子治好了“电视儿童孤独症”,也让孩子学会了人际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