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以自我为中心

经常遇到有些父母抱怨:家里的孩子太任性了,什么事情都顺着他,只要有什么不合他心意,就闹腾个没完。在家里这样,在学校也是这样。这样的孩子该怎么管啊?

其实,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过强,常常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有一个笑话小时候常常听父母讲起:

有一个傻子,在路上走的时候被一根枯木绊倒了,他爬起来恨恨地说:“原来是你这个小杂种把我绊倒的啊,看我不收拾你。”他把那根枯木使劲地在地上踩烂,然后踢个大老远。

我们笑话他的同时是不是也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不小心碰到椅子上摔倒了,年轻的妈妈急匆匆地跑过去,一边哄孩子,一边用手拍打椅子:“宝宝乖,是椅子坏,害宝宝摔跤,妈妈帮你打他。”还真的打给孩子看呢?

二者何其像也!试想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以后犯了错,出了问题,他首先想到的会是什么?不是反省自己,而是先怪别人,根本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那这样的父母,是不是比前面的傻子更傻呢?

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过强,当他们步入社会的时候,就会不顾别人的感受而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凌驾于别人之上,很难与别人和睦相处,导致矛盾的发生和升级。因此,作为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对其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防止孩子形成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作为家长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比如,朋友带着孩子到你家做客,你的孩子正在玩一个玩具,你让孩子给来玩的孩子一块玩,小家伙不乐意。你可以告诉他,如果他去别人家玩,别的小朋友也不和他一块玩的话,他会高兴吗?通过比较,小家伙一定知道该怎么选择。通过父母的引导,让孩子认识别人、理解别人,促进孩子从自我走向他人。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告诉他这些缺点会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影响。当然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其次,不要对孩子过于溺爱。现在的孩子可以说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长辈的溺爱,造成了孩子自我中心意识的不断膨胀。只有严格要求孩子,对孩子平时的行为做出一些具体的要求,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例如,告诉孩子要孝敬长辈,尊重师长,礼让朋友,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这样,孩子就会明白为他人着想是一种美德,自我中心的思想是不好的习惯。

还有,要让孩子多多参与集体活动。通过集体活动,使孩子在集体中加强集体意识,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淡化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最后,要鼓励孩子对他人关心的行动。当孩子学会了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帮助别人时,父母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和表扬。对孩子来说,鼓励和表扬是对他这么做的最好的肯定。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做父母的也可以去表扬孩子,让他更有信心去改正自己的不足。那样的话,你的孩子一定会有好的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