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位妈妈说:“我家孩子从小就不太爱说话,每天我们上班后,就把他交给奶奶了。奶奶也不知道跟孩子说什么,就让孩子一个人玩。后来,孩子大了,他就学会了看电视,一个人打发时间。现在我们越来越感觉,这孩子几乎不说话,每次都是我们问他什么,他答什么,从来不会主动跟我们说话。”

语言表达能力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应从小就着力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遗憾的是,许多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教育孩子,于是,就把孩子交给他人或者电视,孩子因为很少与人对话,语言表达能力没有被开发出来,从而导致不善表达。

怎样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父母要多与孩子说话

只要父母在家,就要主动与孩子说话。哪怕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父母也要有意识地与孩子说话。他尽管还不会说,但会明白父母的意识。

孩子上幼儿园甚至上小学后,父母应该主动问问孩子幼儿园及学校里的事情。

比如:“今天学儿歌了吗?”“睡完觉被子是不是自己叠的呀?”“你今天上数学课都学了哪几个乘法口诀?”“你今天值日负责扫地还是擦黑板?”“我猜你中午饭后在操场上练习踢毽子了!”等等。

父母用这种明确的问话去调动孩子说话的情绪,让孩子多和自己交流,愿意同父母讲幼儿园及学校发生的趣事。在这样的提问中,孩子就会逐渐打开话匣子,有了要表达的欲望,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和父母诉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事情的习惯。

交谈时父母要保持冷静的心态,不要受其他事情的影响,也不要显出不耐烦的样子,要让孩子感觉到轻松自在,而不是拘束。

2.父母要多给孩子讲故事

在孩子年幼的时候,父母要多给孩子讲故事。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故事与儿童的情感有交流作用。很明显的,故事中所描述的对象,大都是有生命的。尤其是‘拟人’或‘拟儿童’的方式最为普遍。人性的表现,往往使故事中的人物与读者、听者或讲者之间发生情感上的交流。这种情感的接近与交流,把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他的奇遇,他的危险,他的成功,他的失败,所有这一切,都转化为我们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奇遇,自己的危险,自己的成功与失败,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故事之中,便是儿童乃至成人所以爱好故事的原因之一。”

讲故事的时候,父母不要一味地想把故事讲完,而是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和反映,跟着孩子的反映来调整讲故事的语言和速度。

比如,刚开始时,父母可以这样说:“今天,我们来讲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中间故意停顿,然后问孩子:“有~个谁呢?”有些孩子可能会说:“哪吒!”这表明孩子想听哪吒的故事,或者孩子对哪吒很感兴趣,这样,父母就可以给孩子讲哪吒的故事。在讲的过程当中,还可以故意停下来,让孩子来想象,这样,既激发了孩子的思维,又促进了亲子沟通。

德国诗人歌德幼年时,他母亲就常常给他讲故事。但是,母亲每天都是讲到最惊险处就停住了,以后的故事让歌德去想象。

幼年时的歌德为此作过多种设想,有时他也和奶奶一同谈论故事情节,然后再等待着第二天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二天,母亲在讲故事前,先让歌德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设想的,然后,母亲再把故事情节讲出来。这样,歌德与母亲的情感非常融洽,同时,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就被培养起来了,这也为他以后创作小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孩子所编的故事往往能够反映出他对什么样的事情感兴趣,父母听了孩子编的故事,可以从中了解孩子的想法。

3.通过音乐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音乐的强烈感染力可以帮助孩子丰富词汇,学会语言的各种表达方式。父母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优秀的儿童歌曲或者童谣,让孩子在音乐的帮助下学习语言。可以让孩子一边听,一边跟着唱,从而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

4.父母可以与孩子玩语言游戏

家庭当中的语言游戏很多,比如绕口令、学儿歌、看谁说得快、你说我猜等。

父母可反复念一首儿歌给孩子听。儿歌具有简单、有趣的特点,很符合儿童的口味。父母多次强化,让孩子逐渐理解儿歌的意思,学会重复其中的某些句子。再多次说给他听,让他模仿,这样,两岁左右的孩子就能说出简单的儿歌了。

语言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