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炒作
“炒作”这个行为通过娱乐界的发扬光大后,一度被许多企业奉为法宝。
尝到“炒作”甜头的企业可谓不少,尝到“炒作”之苦的企业更深知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的害处。实际上善用“炒作”,追求轰动效应,是中小企业经营行为的一个特征。从以往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完全不懂或不屑利用广告等手段树立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到太阳神首次启用CI策略大获成功,大部分企业都已意识到并行动起来,用市场营销观念宣传企业,宣传企业的产品,这无疑是观念上和经营手段上的一次质的飞跃。然而“炒作”仅仅是手段,不是目的。许多中小企业却本末倒置,把追求轰动效应当成了最终目的。沈阳飞龙、山东秦池、三株公司等几家知名企业,从他们的兴衰经历中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轨迹,即成也“炒作”败也“炒作”。
秦池酒厂是一个县属中小企业,年产白酒万吨左右。1995年,企业斥巨资夺得中央电视台1996年黄金时段广告“标王”,一鸣惊人,使秦池酒的销售额直线上升。1996年销售收入达9.6亿元,利税2.2亿元,分别为上年的5倍和6倍,为1992年的42倍和56倍。由于尝到了甜头,1996年底,秦池人又以3.2亿元巨资再夺1997年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标王”,结果1998年初以后,各项经济指标大幅下滑,产品大量积压,企业出现严重亏损。该厂厂长总结教训时说:“广告不是惟一的竞争手段,要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上长盛不衰,归根结底要靠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价格、营销等多种因素。广告称王不等于市场称王,广告明星不等于市场明星。”
广告一市场一效益能否成为聚敛财富的三部曲?一夜之间筑起的空中楼阁能否经得起市场的考验?轰动效应产生的“知名度”能否给企业带来客户忠诚?认为只要敢花钱就会有收获时,当企业热衷于靠特殊手段而一夜成名的时候,企业的经营者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有没有考虑“轰动”之后,企业还需做些什么?如果产品取得市场靠的是宣传,而非性能质量,如果企业所造的“名”与它的“实”反差太大,如果企业没有实实在在的营销策略,没有扎扎实实的内部管理机制,没有务实苦干的一个群体,特别是没有一个品质优良的好产品,而被徒有虚名的气氛所笼罩,企业能长盛不衰吗?
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市场“炒作”的另一个可能的后果是,原来实力就不强的企业,一夜之间树起众多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使市场竞争白热化,使企业的生存空间骤然变化,使企业毫无准备地暴露在竞争对手面前,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
百龙矿泉壶的炒作故事堪称一经典范例。如果说“百龙”拥有某种较为明确的战略设计的话,那就是“公关战略”。“百龙”总裁孙寅贵不愧为造势好手,用七天集中式广告轰炸打开天津市场;赞助《编辑部的故事》的摄制,名声鹊起。“百龙”用它最擅长的“公关+广告”或“公关+新闻”的造势模式,在极短时间内,使百龙矿泉壶销售火爆。但是孙寅贵仅仅是热衷于短线投机赚一把,却没有真正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产品进行进一步的技术改造和完善。实践证明,百龙矿泉壶独领**的市场局面仅仅维持了不到一年,便引发了惊心动魄的大规模商战,诸多品牌的矿泉壶逐鹿市场,殊死拼杀。“百龙”做大了市场,也做坏了市场。“百龙”着实火了一把,轰动了一把,却消失得那么迅速,短命异常。用孙寅贵的话来说:“回首‘百龙’那些年演绎的诸多公关案例,无不充斥着借势、造势等公关取巧的痕迹,属于典型的小产品与大市场,中小企业与大野心之间的游戏。”这说明,仅靠市场炒作,热衷轰动效应,而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最终只会昙花一现。
近几年,一批企业之所以能靠炒作取得轰动效应而迅速在市场上取胜,与我国消费者的盲从性很有关系。随着市场的日趋完善,消费者的日渐成熟,市场的购买行为越来越理性。在理性市场上,只有那些排除浮躁心态,一心一意抓管理抓产品,再辅之有效的营销策略的企业才有望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