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有些瑕疵不需要“看清”

在三十岁前,我的烦恼很多,这些烦恼大部分是源于“看”——看到同事对上级的谄媚,看到妻子的对家务的敷衍,看到朋友在背后耍小聪明……我看见了,看清了,心理上自然有了抵触与愤怒,行为上也很难抑制住对那些“不良”行为的讨伐。可以想象,我的所作所为令自己与同事、妻子、朋友之间的关系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当我陷入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泥潭时,我开始努力控制自己对“不良”行为的讨伐,试图以此营造与外界和谐的美好氛围。但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两个。其一,为了维持表面的和谐,我陷入压抑与克制自己内心真实想法之苦闷中,明明自己看不惯,还要假装自己看得惯,不是委屈自己么?其二,当压抑与克制到难以克制时,会突然猛烈爆发,结果闹出更大的不快。

那时候,总喜欢把导致错误的责任归咎于他人,很少想自己哪里做得不对。有一次看到一句话:如果你发现你身边的一切都是错的,那么错的一定是你自己。想想这句话,还真是有道理。于是便向一位和蔼的长者讨教为人处世的技巧。长者听完我的倾诉后,说:“年轻人啊,你的苦恼来自于你的视力太好了。”

我不解。

长者哈哈地笑着继续说:“你看,我现在是老花眼,看不清同事对上级的谄笑,看不清老婆子打扫的瑕疵,也看不清朋友的小聪明,所以也就眼不见心不烦。”

原来,年长的人要比年轻人更平和淡定,是源于岁月洗礼下的“看不清”。而这种“看不清”,表象是视力的糊涂,实质是内心的明白——明白这个世界上永远都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明白过细的较真只会令自己徒增烦恼。而内心一旦明白,其外在表现就糊涂了,接下来与外界也就和谐了。

古人云:甘瓜苦蒂,物不全美。又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俄国哲学家、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有一句名言:“既然太阳上也有黑子,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即使是太阳下也有阴暗的角落,人身边的世界不可能总是那么干净亮堂?梦中的情人也许会很完美,现实中的爱人却多少有些缺陷或者缺点;广告中的商品也许会很完美,真正用起来却往往不尽人意。四大美女够完美了吧,但据有关史料表明:有“沉鱼”之美的西施耳朵比较小,有“落雁”之姿的王昭君的脚背肥厚了些,有“闭月”之颜的貂婵有点体味,有“羞花”之容的杨玉环略胖了些……你要是看得太清楚了,岂不是一件大煞风景的蠢事?

在《红楼梦》中,贾雨村进入智通寺时,在门前看到一副破旧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无疑是一句睿智的醒世良言,想必寺里住着的是一个“翻过筋斗来的”明白人,可当贾雨村进寺门后,他看到的不是一个容貌端详、白须飘飘、言语睿智的高僧,而是一个“既聋且昏,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的煮饭老僧。这个老僧看上去是个明显的糊涂之人。这时候,还真不知道哪个是明白者,哪个是糊涂人。

其实,世道之中,谁又能分得清哪个是明白,哪个是糊涂?

雾里看花最美丽。事事要看得清清楚楚是一件痛苦的事,它就像是毒害我们心灵的毒药。因为这个世界本来是以缺陷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我们如果事事清楚明白,那无异于自讨苦吃。

台湾著名女作家罗兰认为:当一个人碰到感情和理智交战的时候,常会发现越是清醒,就越是痛苦。因此,有时候对于一些人和事“真是不如干脆糊涂一点好”。人生在世,数十寒暑,不过弹指一挥间,所有生命都无一例外,既短暂又宝贵,却仍有许许多多的人,活得无聊,活得烦恼。

我们的先哲认为混沌就是世界的本源,鸿蒙之初无所谓天与地,亦无所谓真假。现代科学也认为,最初的地球上没有空气与生命,最原始的生命体在雷电中产生,在海洋中生存发展,尔后才进化成现在这样的大千世界。可见,天道人事,从终极意义而言,无不归于混沌,归于糊涂。

心中太明白了,就犯糊涂了.再糊涂一些就明白了,再明白一些,又真糊涂了。真糊涂了,那才是大智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