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胸怀拥抱“畏友”

在你的朋友圈子里,有一类人很可能会被你所排斥——畏友。明代学者苏浚在他的《鸡鸣偶记》里曾把朋友分为四类。这四类是:“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而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这个交友的标准虽然是根据当时社会情况提出来的,但对我们现在择友仍然不无裨益。生活中,那种见利就上、就争,见朋友遇到困难或不幸就忘义、就倾轧的“贼友”,当然是不可交;那种甜言蜜语不绝于耳、吃喝玩乐不绝于行的“昵友”,固然可以带来一时欢快,却难以做到贫贱相扶、患难与共,也没有必要去交;值得我们倾注热情,以心相交的是能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的“密友”,是能够“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的“畏友”。

“缓急可共,死生可托”的“密友”,可谓朋友的最高境界,这种关系犹如忠贞不渝的爱情般可遇不可求。而那种可以在道义、学业上互相砥砺,在缺点、错误上互相规劝的“畏友”,相对我们来说容易得到一些。在我们人生的路上,不乏这样的“畏友”——可惜的是很多时候被我们自己给拒绝了。“畏友”说话有点直,不怎么夸奖你,却喜欢指出你的不足,因此我们一般不愿意和其交友。其实,“畏友”和“密友”一样,都应是我们人生中最好的朋友。

唐代诗人张籍,可以说就是韩愈的畏友。韩愈才华横溢、才名四播,却不能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且生活上不检点,喜欢赌博。张籍为此一再给韩愈写信,直言不讳地提出批评和忠告,终于促使韩愈认识了自己的缺点。韩愈在写给张籍的信中说:“当更思而悔之耳”,“敢不承教”。

北宋时的苏轼和黄庭坚也是一对好友,两人以诗文闻名于当世,也常坐在一起讨论书法。有一次,苏轼说:“鲁直,你近来写的字虽愈来愈清劲,不过有的地方却显得太硬瘦了,几乎像树梢挂蛇啊。”说罢笑了起来。黄庭坚回答说:“师兄批评一矢中的,令人心折。不过,师兄写的字……”苏轼见黄庭坚犹豫,赶快说:“你干吗吞吞吐吐,怕我吃不消吗?”黄庭坚于是大胆言道:“师兄的字,铁画银钩,遒劲有力。然而有时写得有些褊浅,就像是石头压的蛤蟆。”话音刚落,两人笑得前俯后仰。正是这种互相磨砺的批评精神,使得他们的友谊之树枝青叶茂。

30岁的男人,大多是事业正处于将显未显的时候,如果身边有几个畏友,能及时对于自己的不足和过失进行指正、劝阻,无疑是走向成功的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