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情神话中走出来
爱情神话是指女人终其一生都会有人来疼爱的那种迷思。事实上,这本来就是神话,但却根深蒂固地深植在女人——特别是少女的心中。很多女人无法认清它的本质——一则过期的童话故事,却让人相信:只要女人做好自己的本分,就会有幸福的未来。但追根究底,爱情神话的基础其实是建立在传统的婚姻交易上。如果一个女人能够安分持家、生养孩子、行为得宜,她就可能得到幸福。
爱情神话让女人担心遭到遗弃,但同时又暗地里希望有人救她,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柯琳·道林在她的专著《最大限度》中指出,就本质来说,爱情神话是指“为了找人保护,而用传统女性的顺序角色作为交换条件”。这是一种迷思,意思是:只要一个女人行为“合宜”,只为他人着想,放弃原有的梦想和目标,她就能受到保护,不必亲自进入残酷的现实世界里谋生。
林玲在大学毕业工作两年后,就在珠海嫁给了当地一个企业家的儿子,而且也辞了工作。其实,她可以不辞掉机关的工作,这样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家庭都有好处。平时,林玲总是拒绝同学们去她家探访,据说是她婆婆不愿意别人去走动。与以前相比,林玲的性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一年珠海的大学同学聚会,在她身上已经完全见不到书卷气。同学说的话她因为与社会脱节,根本插不进话。她说的又无非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同学根本提不起兴趣。没办法,林玲只得一个劲儿地夹菜吃。
一朵大学班花,最终沦落为一个黄脸婆。试想想,当她与社会完全脱节,与丈夫再没有共同语言的时候,丈夫还能长期地这样容忍她吗?再说,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即使自己一心一意想当一个好母亲也很难。就拿林玲来说吧,万一哪天她被遗弃了,又有什么资本与丈夫争夺女人的抚养权呢?就算争到了,又靠什么去抚养、教育好孩子呢?
爱情神话最糟糕的一点是:很多女人不再主动规划自己的未来。她们等了又等,一心盼望可以靠某件事的发生来保障自己的幸福,她们唯一害怕的就是:什么事都没发生。这也难怪“做得好不如嫁得好”之类的声音甚嚣尘上。女人们未能掌握自己的未来,这可能是因为她们对爱情神话的执迷不悟造成的结果。
我们不是生来就如此,小时候,我们也有梦想,也有欲望,也有未来的计划。只要问问任何一个8岁的小女孩,长大后想做什么?她都会给你一个答案。“我想成为芭蕾舞女星。”“我想当老师。”“我想做海洋生物学家。”“我想当医生。”可是当她们进入青春期时,这些活泼、早熟的女生却遇上了别的事。她们的身体开始发育,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成年时的样子,这时候爱情神话也开始发挥效应。她们的自信心在课堂上遭到打击,总是犹豫不决。相形之下,男孩们反而争相吸引老师的注意,发言很是踊跃。除此之外,十几岁女孩最看重的就是自己的性征和魅力,于是未来的大门慢慢关上,取而代之的是整天梦想漂亮的婚纱和自己的真命天子。
对于那些一再耽搁的大龄单身女性来说,爱情神话尤其像一把双刃剑。不少未婚的大龄女性好像总在等待什么似的。因为她们多少相信,而且几乎是下意识地相信,这一生绝不会孤独以终——至少大家都这么告诉她们,所以她们愿意等待。这种“等待”扼杀了她们的事业规划,她们从来不注重事业这回事,也没想过自己的赚钱能力和自己的净价值。只因她们坚持那个观点:钱的事不该由她们来决定。
从爱情童话中走出来吧。无论你有没有结婚,你都需要自立。因为一个自立而又自信的女人身上所散发出的魅力足以让你在异性的世界里获得注视,在同情的世界里,你也会因此而得到尊重。如果想要理财,自立就是你必须迈出的一步。
从独自走向社会开始,到有了家,自立的女人不会把终生的幸福完全交到丈夫手中(尽管老公向你求婚时,他对你说:我会给你一辈子幸福的)。谁知道结了婚以后,他是否有那么多精力打理你的幸福,更何况女人对幸福的要求,男人很难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