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事做起

李波从某名牌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一个出版社工作,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可一开始,领导只分配他校对文稿,这也是有意锻炼他的耐心与毅力,可是他却认为是大材小用,终日提不起兴趣来,对工作毫不认真,经他手校对的文稿出错率往往超过国家新闻出版署的规定标准。领导认为,连文稿都校对不好,还能干什么重要的工作呢?与此人相反,他的一个朋友小吴,硕士毕业后分配到一个政策理论研究机构工作,一开始领导让他搞内部刊物的排版、校对工作,干些杂七杂八的事情。熟悉他的人都觉得浪费人才,可他每天却抱着极大的热情去工作。他认为搞排版也是需要学问的,甚至校对文稿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有时为了赶刊物出版时间,连星期日都搭进去,他不但把自己负责的事情搞好,还主动分担一些理论研究工作,文章也写得非常有深度,他的才能与品行很快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工作不到两年,就已经成为单位的工作骨干。并被提升为该刊物的实际负责人。

有的大学生、研究生在从事一些毫无创意的工作时,总是感到愤愤不平,认为庸庸碌碌,是浪费青春。在这些思想情绪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可贵之处,那就是不愿意平庸,而愿意有所作为。但是换一个角度,即从对上级的尊重和服从的角度来说,上述情绪也包含了许多不可取因素。那就是不愿从小事做起。何况上级的安排也许是让你熟悉公司工作流程以便对你委以重任,或许是在考验你工作的态度。

对任何一个机构来说,打水、扫地、跑腿、传递信息、接电话、接待来访等等,这些事总是要有人做的。事务性工作构成了秘书人员、机关科室人员正常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说欲做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大事孕育于小事之中。

积沙成塔,聚少成多。勿以事小而不为,要将工作中所得到的知识累积起来作为基础,并作为迈向下一个阶段的构想。 事情即使再小,但“只要能够作出成绩来”,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对自己的成绩有了自信心,就能增加好几倍的效力。

这样一来,或许在不知不觉间会出现支持者和援助者。如果你想要1亿元的话,首先应先存够10万元,当然这并不只限于金钱。一个人如果连10万元也无法存到,那么1亿元就永远像是一个梦想一样,到后来也只是“空想”罢了。当然更不会有人愿意把钱借给这种人,如果能存10万元,或许他人就会给予帮助,当然这种可能性还是非常小的。因为对一个连10万元都没有的人而言,1亿元真的是一个天文数字,即使说在一年中能存10万元,然后以这个基础不断地向前推进,使得10年之后有100万,100年之后有1000万,但在事实上距离1亿元,还需要花费1000年,所以即使终其一生,也是无法达到目标的。但笔者相信没有人会以这种方法计算的,如果加上利息的话,就可以更快达到目标,这应该是任何人都可以了解的。

这里所举的“金钱”例子,是以一种非常单纯的形态来表示的,但是一般的“能力”和“社会性地位”与“事业”等等也是相同的。

如果能够将小小的实绩提高,再不断地扩充、累积,就可以使你的“自信心”、“知识”、“社会性的信用”逐渐地扩充。

在最初为10万元,但年年增加,就可以以几何级数飞跃地成长,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最初只是小小的实绩,但在10年之后或许可成长至50倍,甚至百倍。

不管是金钱、能力、地位、事业,在短期间内都不可能有太快速的成长,但是在经过了5年、10年之后,应该做的事情,已经可以逐渐地熟悉了,这时就可以亲身感觉到自己的能力。

不管任何事情,在进入正常的轨道之前,总会有许许多多的障碍和挫折。特别是无法得到上司的认可和周围其他人的协助,当他人无法了解你的苦衷时,你会觉得非常痛苦。

不管是要完成一件事情,或改善、改革一件事,都必须以“好奇心”为其先决条件,但是这种“具有好奇心的人”,在现今的社会里毕竟是少数,很可能是孤独的,所以当有一个“构想”时,其观念越新,则外来的抵抗力就会越大,所以如果你有新的构想,你就必须有一个思想准备,也许你会被视为一个奇怪的人。

所以我们要想到,在改善日常的工作环境或自我革新时,会受到一些人的抗拒,或者必须做某些方面的牺牲,有时甚至连生命都会受到威胁,有的人就是因为如此,即使有很强烈的好奇心,也不敢轻易地提出,因为一旦提出了改善方案,往往会受到强烈的反对,像这种情形实在是很令人遗憾。

为了使你的构想和计划不至于因为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周围人的反对而无法实行,所以必须努力。那就是——

只有从自己会做的开始,再不断地累积小小的实绩,然后逐渐地增加同伴和赞同者。

注意其他公司的动向,然后进行模拟,并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当你感觉“这是必要的、是好的、是一定要实现的”事情时,就应该尝试着去掌握重点,并研究如何使之达成的方法,如果只是勉强地一意孤行,则好不容易才有的志气、构想、提案,将因受到强大的压力和反对而被打垮。

自己觉得应做的事,必须逐步地向前进,并等待机会的来临。但这绝对不是什么事都不做就可以了,在等待“好机会的来临”时,必须发动引擎,随时准备出击。

即使遭到反对和抗拒,也必须不气馁地向前。秣马厉兵,等待机会的来临。这种心态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千万不可以忘记要随时掌握住时代的大潮流。

虽然很幸运,构想得到了公司的认可,为了克服各种障碍,所以必须顺着轨道而行。

但是也绝对不可以就此松心了,因为社会的环境在不断地变化,人们的心态也在不断地跟着转变。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觉得非常新鲜,但总有一天也会褪色,甚至变得毫不值钱。

像这种事在我们身边可以说是层出不穷的。例如小集团的活动和提案制度等等,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在刚开始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充满了干劲,不断提出新的提案和构想,工作环境充满了活跃的气氛,就好像起死回生般的出现了奇迹。但是这也仅仅是一个“短暂的现象”罢了,当有一天这火花消逝时,整个团体又会产生出惰性来。

公司团体的改革也是如此,为了消除一些旧有的弊病,为了使一个公司更有于劲,最重要的就是一个新的团体必须配合新的环境,当然,除此之外还必须要有一股新的活力来源。

同样的做法、同样的体制在不断地持续着,但在刚开始时,一切是多么的新、多么的富有创造性,可是在不到一会儿的功夫就变得又老又旧,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任何的时代里,年轻人总认为中年以上的人是古板的”得到印证。相反,“年长者总认为现代的年轻人是多么的无知”。相信在你年轻的时候,你一定也批评过你的上司,前辈是一个“又老又顽固的人”,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你到了过去你的上司和前辈的年龄,终于也被称为是“一个又老又顽固的人”了。

当我们了解了这一点以后,就应该经常在内心里自己反省着“这样做就可以了吗?”经常在内心里保持着如何突破自我的心态,而且还必须经常有一股吸取新知识,抛弃陈旧东西的活力,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使一些新的潮流正常化,如果稍微松懈了,或认为“这样子就可以了”,就会使一切都停滞不前。不过有的时候当你认为这是最好的,而果断地去实行,也有可能会被批评为比以前还要差劲。

任何人对于自己所想要做的事情,在达成之前都会花许多的时间做各种的努力,但是有许多人往往在取得初步成功后,就抱着“守成”的观念,再也不肯更进一步了。像这种人就会阻碍了后继者前进的道路,甚至压抑了其他人的成长,对于此点不能不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