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是正确的,世界就是正确的

一位牧师正在考虑明天如何布道,一时找不到好的题目,很着急。他6岁的儿子总是隔一会儿就来敲一次门,要这要那,弄得他心烦意乱。

情急之下,牧师把一本杂志夹页的世界地图撕碎,递给儿子说:“来,我们做个有趣的拼图游戏。你回房间里去,把这张世界地图拼还原,我就给你五美分去买糖吃。”

儿子出去后,牧师把门关上,得意地自言自语:“哈,这下可以清静了。”

话音刚落,儿子又来敲门,并大声地告诉牧师自己已经拼好地图。牧师不相信,跑到儿子房间一看,果然那张撕碎的地图完完整整地摆在地板上。

“怎么这样快?”牧师不解地问儿子。

“是这样,”儿子说,“世界地图的背面有个人头像,人对了,世界自然就对了。”

牧师爱抚着儿子的头若有所悟地说:“说得真好啊,人对了,世界就对了——这就是明天布道的题目!”

当你感到整个世界都在辜负你的时候,当你感到不快乐的时候,当你感到世界都错了的时候,你不妨先问一问自己是否是对的。如果整个世界都在辜负你,那么错的肯定是你,而不是这个世界。你要想改变这个局面,唯一的办法是改变自己。当你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这个世界时,世界也会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对待你。

每个人,不管是天赋异秉还是资质平平,不管是出身高贵还是出身贫贱,都应该学会改造自己。“大多数人想改造这个世界,却极少有人想改造自己。”伟大睿智的列夫·托尔斯泰如是说。

你想拥有怎样的世界?你想做怎样的人?——一切主动权都在你的手里。

失势每因缺德起

当一个人处于众叛亲离、事事不顺的境地时,十有八九是自己在德行上出了大问题。北宋名臣薛居正曾云:“德有失而后势无存也。”意思是德行一旦缺失,良好的局势就不会存在。为什么呢?因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语)。

一个人的德行,其实就是他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他用正确的态度(高尚的德行)去对待这个世界,那么世界也将会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回报他。反之,你若坑蒙拐骗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不会给你好果子吃。缺德与失势存在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失势者往往看不到“德”的力量和作用,他们有势时不讲操守,不养其德,失势时怨天尤人,不深刻反省自己,这真是很可悲的。重势不重德,是小人的行为;重德不重势,是君子的行为。德在势先,势在德后,如果本末倒置,定会惨败收场。

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商人对一个男孩说:“你想找活干吗?”

“当然!”男孩回答。

“但是你必须向我证明你有良好的品德!”

“当然可以!”男孩回答:“我马上就去找曾经雇用过我的老板。”

“那好,你去把他找来吧,我需要和他好好谈谈你的事情。”

但是男孩去了之后,再也没有露面。几天后,商人又遇见了那个男孩,就问男孩怎么没有来找自己。

男孩回答说:“因为我以前的老板同我谈了您的品德。”

人之所以成为人,与动物的很大区别就在于自己的社会性。社会性越强,对人的品德要求就越高。每个人都需要具有良好的品德,因为社会对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没有品德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社会。品德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无形的约束,有时甚至比法律的约束还有意义。

商人出于自己经商的目的,自然要对自己的雇员提出品德上的要求,可是在别人提出品德要求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对自己的要求。难怪前面故事中的男孩说:“我听以前的老板说起了你的品德。”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到他的潜台词是:这个商人的品德不好!最后的结局肯定是男孩不会去为商人工作。

品德是一个人立世的根基。这个根基深厚而扎实的人,就能在社会上站得更稳、走得更健。一个品德败坏的人,即使权势强盛,也如同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多久。面临失势,人首先应该反省的是:是否是因为自己的品德出了问题而导致的恶果?如果原因出在品德上,要想挽回局势决非一日之功。你唯有洗心革面,痛改前非,方有东山再起之机会。然而,面临失势,几乎没有人会怀疑自己的品德有什么问题,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个商人一样,他喜欢用品德的标尺去度量别人,却不愿度量自己。然而,社会对他们品德的认同程度却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白璧无瑕和无可挑剔,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可能有两个:一是他们对自己品德的要求也许并不很高,距离人们普遍认同的道德标准可能还差得较远;二是他们可能缺乏个人品德的塑造和表现技巧。只有让自己优秀的品德内化为一种原本的动力,然后再通过自己的言行充分表现出来,这样的品德才会产生积极的社会意义,才会为自己的形象加分升值,增光添彩。

美国加州的“克帕尔饮料开发有限公司”需要招聘员工,有一个叫莫布里的年轻人到这个公司去面试,他在一间空旷的会议室里忐忑不安地等待着。不一会儿,有一个相貌平平、衣着朴素的老者进来了。莫布里站了起来。那位老者盯着莫布里看了半天,眼睛一眨也不眨。正在莫布里不知所措的时候,这时老人一把抓住莫布里的手:“我可找到你了,太感谢你了!上次要不是你,我女儿可能早就没命了。”

“怎么回事?”莫布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上次,在中央公园里,就是你,就是你把我失足落水的女儿从湖里救上来的!”

老人肯定地说道。莫布里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他把莫布里错当成他女儿的救命恩人了:“先生,您肯定认错人了!不是我救了您的女儿!”

“是你,就是你,不会错的!”老人又一次肯定地回答。

莫布里面对这个感激不已的老人只能做些无谓的解释:“先生,真的不是我!您说的那个公园我至今还没有去过呢!”

听了这句话,老人松开了手,失望地望着莫布里:“难道我认错人了?”

莫布里深情地安慰老先生说:“先生,别着急,慢慢找,一定可以找到救您女儿的救命恩人的!”

后来,莫布里在这个公司里上班了。有一天,他又遇见了那个老人。莫布里关切地与他打招呼,并询问他:“您女儿的恩人找到了吗?”“没有,我一直没有找到他!”老人默默地走开了。

莫布里心里很沉重,对旁边的一位司机师傅说起了这件事。不料那司机哈哈大笑:“他可怜吗?他是我们公司的总裁,他女儿落水的故事讲了好多遍了,事实上他根本没有女儿!”

“噢?”莫布里大惑不解,那位司机接着说:“我们总裁就是通过这件事来选用人才的。他说过有德之人才是可塑之才!”

莫布里被录用后,兢兢业业,不久就脱颖而出,成为公司市场开发部经理,一年就为公司赢得了数千万美元的利润。当总裁退休的时候,莫布里继承了总裁的位置,成为美国的财富巨人,家喻户晓。后来,他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一个一辈子做有德之人的人,绝对会赢得别人永久的信任!”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这位总裁对录用人才在德行方面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莫布里是一位绝对信守“德”的人才。对那些另有图谋的人来说,本来完全可以利用这位总裁的“稀里糊涂”,给自己贴上“救人英雄”的标签以增加被录用的概率。但莫布里却不这样做,他以德为做人之本,为自己打开人生局面奠定了最稳固的基石,所以他是通过诚信的做人之道换来了成功之本。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像莫布里一样,把“德”字刻在心头,做一、、个令人放心的人,在一个相互信任的环境中工作,才能敲开成功之门。但就是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总是为利益所驱,常常是见好事就贴上去,见坏事就躲开,把做人之本抛到九霄云外,像老鼠一样,令人生厌。这样的人可以成功一时,但绝不可能永远延续成功的脚步。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记住莫布里的那句话,并把它刻在心头,守住以“德”为准的做人之本,这样你迟早有一天会成为另外一个莫布里。

多从自身找原因

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似乎都充满了抱怨和愤怒。

为什么大家都不理解我?

为什么好心没有好报?

为什么别人对我不友好?

为什么我的机会那么少?

为什么一分耕耘换不回一分收获?

为什么,为什么……问了太多的为什么,却很少有人找到真正的答案!

于是,怨天尤人、悲观宿命之类的行为与思想甚上尘嚣:不是我做得不好,而是人心太险恶;不是我付出太少,而是我命中注定劫难难逃。

可以说“埋怨别人”已成为中国人的弊病,“都是你的错”也成了人们掩饰自己错误的习惯性借口。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埋怨别人,而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仿佛所有的错误都与自己毫不相干。

平庸的人总是喜欢找外在的种种理由,却不愿意审视自己的问题;他们只看得见别人脸上的灰尘,却看不见自己鼻子上的污点。但强者们却总是在调整自己、提高自己,努力地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与外界和谐的人。他们更加注重自我反省与提高,深知只要自己对了,世界就对了。“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曾经告诫他人:你的最大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说的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言辞犀利如手术刀的鲁迅先生曾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时候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或许,只有当“都是我的错”成为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时,当我们学会反求诸己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谦卑与平和,外界的很多事情很难让我们冲动得失去理智。可以说,反求诸己是一种智慧,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美德。我相信,倘若每个人都学会了反求诸己,人与人之间的硝烟会少一些,爱心会多一些。

不平之事之所以缠上了自己,大部分的根源在于自己。比如说做生意遭了骗,根源在于自己的轻信;比如考研失利,根源在于自己学业不够精进……治病要找到病源方能对症下药,突破困局也需要通过自省找到导致困局的根源,方能找到突破的途径。

自省也就是指自我反省,通过自我反省,人可以了解、认识自己的思想、意识、情绪与态度。一个人如果不懂自省,他就看不见自己的问题,更不会有自救的愿望。

从来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从来不犯过去曾犯过的错误的人也是不多见的。暂且不论是不是重复过去曾犯过的错误,就是这种经常反省的精神也是十分可贵的。

宋朝文学家苏轼写过一篇《河豚鱼说》,说的是河里的一条豚鱼,游到一座桥下,撞到桥柱上。它不责怪自己不小心,也不打算绕过桥柱游过去,反而生起气来,恼怒桥柱撞了它。它气得张开两鳃,胀起肚子,漂浮在水面,很长时间一动不动。后来,一只老鹰发现了它,一把抓起了它,转眼间,这条河豚就成了老鹰嘴里的美餐。

这条河豚,自己不小心撞上了桥柱子,却不知道反省自己,不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反而恼怒别人,一错再错,结果丢了自己的性命,实在是自寻死路。

那么,人应该从什么地方反省自己呢?

孔子的弟子曾子关于自省有一段著名的论述:“吾一日而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告诉我们,每天要三省,从三个方面去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一是反省谋事情况,即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是否忠于职守;

二是反省自己与朋友交往是否信守诺言;

三是反省自己是否知行一致,即是否把学到的知识身体力行。

总之,要通过自省从思想意识、情感态度、言论行动等各个方面去深刻认识自己、剖析自己。

自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和机缘,它在任何人身上都会发生效用:因为自省所带来的不只是智慧,更是夜以继日的精进态度和前所未有的干劲。

有了自省,才能自己解剖自己,把身上的灰尘抖落在地,还一个干净、清洁的自我。

有了自省,就有了人生的栅栏。既不会被迷雾**,也不会被香风熏倒。

有了自省,才能去伪存真,化堑为路,并不断使自己思想升华,情操净化。

有了自省,我们才会自醒,继而自立与自强!

朋友们,学会自省吧!它是你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指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