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俄罗斯腾空而起”的人:彼得大帝

彼得一世(1672-1725年)是俄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沙皇。他在国内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他不断向外侵略扩张,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打开了“朝向欧洲的窗户”。他是俄罗斯帝国的第一个皇帝。

彼得生于1672年,10岁时当了沙皇。可是,没过几个月,他的同父异母姐姐索菲亚借助射击军兵变,上台执了政。彼得被迫住到莫斯科郊外。在那里,他整天同小伙伴玩军事游戏,把他们组织成为两个“游戏”兵团。其中不少人成为彼得的亲密助手。有一个叫做“阿列克萨什卡”的游戏兵,后来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公爵缅希科夫。随着时光的流逝,彼得长大了,游戏兵团成为训练有素的武装力量。索菲亚意识到,彼得是个危险的对手。1689年8月,她准备废掉彼得,但是阴谋失败,索菲亚被关进修道院。

彼得上台时,俄国国内统一市场已初步形成,对各种商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原有的小手工业生产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很多商品要从国外进口。彼得竭力想改变这种依赖西欧的状况,他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工商业和农业的发展,同时还兴建了很多官办的手工工场:彼得时期,呢绒、麻布、皮革和生铁的产量增加了好几倍,还出现了造船、炼铜、丝织等新的工业部门。

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强了贵族地主和新兴商人的地位。他们已经不满足过去的那种扩张办法,认为仅仅蚕食邻国的陆地是不够的,需要打通出海口,争夺海外市场。当时俄国除了北部濒临经常封冻的北冰洋外,其他几面都被包围在陆地之中:南方的克里木汗国和土耳其占据了黑海北岸;西方的瑞典截断了通向波罗的海的道路;东南方向的里海海岸线,大部分在别国手里。俄国的地主和商人要求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

彼得一世理解这一要求。他宣称: “水域——这就是俄国所需要的。”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戎马生涯,不惜用尽国家的财富资源来打通各个出海口。

1695年春天,俄国3万大军进攻顿河河口的亚速。由于没有军舰,彼得不能从海上包围这个城堡,而土耳其舰队却可以经常提供援助。到9月底,彼得不得不解除对亚速的包围。亚速远征失败后,彼得从全国各地调集工匠建造军舰。他本人也亲自参加了这项工作。一个小舰队很快就建立起来了。1696年春天,30艘俄国战船突然出现在亚速附近,土耳其舰队不战而退。被包围的亚速被迫于7月19日投降。

占领亚速后,俄国并没有打通南方的出海口。因为土耳其不仅占领着亚速海的门户——刻赤,而且它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统治着黑海。彼得决心要彻底打败土耳其,他派遣了一个大使团到西欧去商讨建立反土耳其同盟的问题。彼得本人以下士的身份加入了使团,化名为彼得·米哈依洛夫。1697年,彼得同使团一起出发。8月,他离开使团,带着自己的随从到了荷兰和英国。彼得非常重视向西方学习,他自称“是一个寻师问道的学生”。他身强力壮,体躯高大,大约有两米高,亲自在造船厂里做_工当木匠,学习造船的技术;此外还参观手工工厂和博物馆,观摩英国的国会会议,研究它的国家制度一1698年夏天,国内射击军发动兵变,要求立索菲亚为沙皇。彼得闻讯后,立即赶回国内。他残酷地镇压了叛乱,处死了1000多人。他强迫索菲亚当了修女,并把195名叛乱者的尸体吊在她的窗前。

彼得出国访问的目的是要结成一个反土耳其同盟。但是,西欧各国已把注意力转到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上去了。彼得看到结盟无望,只好同土耳其签订停战协定,暂时放弃争夺黑海的战争。

彼得极力为俄国寻找出海口,南方不行,就把眼光投向北方。他同丹麦、波兰结成同盟共同反对瑞典。当时的瑞典是欧洲有名的强国,它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彼得要同瑞典争夺波罗的海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是对俄国的一次严峻考验。1700年秋,彼得率35 000大军包围了瑞典城堡纳尔瓦,开始了北方战争(1700-1721年)。瑞典国王查理十二先发兵打败丹麦,接着带领1万多精兵向俄国发动总进攻。俄军全线崩溃,国家几乎濒临毁灭的边缘。但是,查理认为没有必要继续进攻俄国,而是挥师向南,攻打波兰去了。

惨重的失败并没有使彼得气馁。他利用查理的疏忽,以最大的努力重建军队。恩格斯对彼得的做法作了这样的评价: “纳尔瓦会战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民族所遭到的第一次严重的失败……它甚至在失败中学习如何取得胜利。” (恩格斯:《克里木战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第601页)

彼得从全国各地征集新兵,加紧训练。为了弥补大炮的损失,他命令每j个教堂交出一个铜钟来铸炮。一年以后,俄国铸出了300多门新炮,比在纳尔瓦损失的多一倍。随着军力的恢复,俄军又开始新的进攻。1703年,俄军占领涅瓦河北岸的瑞典城堡尼恩尚茨。5月16日,在离它不远的兔子岛上,俄国开始修建彼得保罗堡。在这座城堡的保护下,彼得调集大批农民在涅瓦河两岸沼泽地带建起了一·座新的城市——圣彼得堡。1712年,彼得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这个大胆决定反映了彼得要打通出海口的决心和远见。

瑞典打败波兰后,于1708年再次攻入俄国。1709年6月27日,两军在乌克兰的波尔塔瓦展开了生死搏斗。彼得亲临第一线指挥,他的帽子和马鞍都中了枪弹。最后,瑞典军溃败,查理逃到土耳其。不久,俄国又同土耳其重新开战。在普鲁特河畔,俄军陷于重围,被迫讲和,并把亚速退还给土耳其。俄国虽败于土耳其,但波尔塔瓦的胜利成果却保留下来了。1714-1720年间,俄国舰队在波罗的海儿次打败瑞典海军。1721年两国签订尼什塔德和约,俄国得到芬兰湾和里加湾的沿岸土地,从而解决了北方出海口的问题。

俄瑞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彼得又发动了对伊朗的战争。1723年两国签订和约,俄国占领了巴库以及里海的西岸和南岸。彼得对土耳其、瑞典和伊朗的战争虽然没能全都获得胜利,没有完全解决出海口的问题,但他给他的继承人指明了扩张的目标和方针。马克思说,彼得是“现代俄罗斯政策的创立者”。(马克思:《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77页)

彼得一世在进行对外侵略战争的同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纳尔瓦战役失败后,彼得决定进行军事改革。他采取募兵制,规定每25户出一名终生服役的步兵,从而建立起一支20万人的陆军。彼得非常重视海军。在彼得以前,俄国没有一艘战船。彼得首先建立了亚速海舰队,但是普鲁特河畔战役失败后,被迫取消了这支舰队。北方战争开始后,正式建立起全国第一支舰队——波罗的每舰队,由40多艘大帆船和200多艘小型划船组成。通过改革,俄国的陆、海军成为当时欧洲最强的军队之一。

彼得对国家行政机构进行了全面改革。在17世纪时,领主杜马(议会)起很大作用,沙皇颁布诏书时,一开头总是写着: “沙皇诏谕,经领主认可。”彼得不能容忍别人分权,他直接用个人名义发布诏书。领主杜马被无声无息地取消了。1711年,彼得下令成立新的最高权力机关——参政院。1722年,又设总监察官,负责监督政府各机关的工作。另外,还成立了12个院,分工管理某一部门的事务,如外交院、陆军院、海军院、司法院等。在地方上,彼得把全国分为8个州,后来下面又分为50个省,设专门官吏管理军事、税收等项事务。1722年,发布“官秩表”,把全国文武官员分为l4个等级。贵族子弟必须从低级官吏做起,然后才能获得高级官衔。非贵族出身的人,如果有特殊才能和贡献也可以做高官,当他们升到八等以上,就被列为贵族。

彼得的改革使俄国成为一个君主专制制度的国家。当时通行的《军人手册》中说: “俄罗斯的统治者是独裁君主,他的行为不对世上的任何人负责。”对于代表上帝的教会,彼得也把它置于皇帝的权力之下。他废除了大主教,另设新的国家机构——神教院来管理教会事务。彼得的改革使俄国皇帝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依靠庞大的官僚行政机构和强大的正规军,统治全国和进行对外扩张。

彼得还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俄国文化发展:彼得以前,俄国采用旧的历法,每年从9月1日开始。彼得决定从1700年起使用1月1日开始新年的儒略历。彼得还决定废弃教会斯拉夫体文字,采用简单易读的普通字体。这种字体一直到今天还在使用。采用新字体后,出版了很多通俗书籍,发行了第一份俄文报纸《新闻报》。1724年彼得签署了在俄国设立科学院的命令。

彼得非常崇拜西方文化,他甚至不惜采取野蛮手段强迫贵族接受西方习俗。彼得在1698年从国外回来接见贵族时,当场剪掉他们的长胡子,禁止他们下跪,后来又下令禁止穿俄罗斯长袍。彼得鼓励贵族学习西欧嗜好,要他们在头上戴着撒了粉的假发,脚上穿喇叭口的长筒靴,带着妻室儿女参加各种晚会,进行社交来往等。

彼得的改革引起大封建主和高级僧侣的不满。彼得的儿子阿列克塞也反对这些变革,他参加了反彼得的阴谋集团,后来逃亡奥地利。彼得表现了很大勇气,把自己的儿子引渡回来,并把他当做叛徒交付法庭,判处死刑。

彼得一生的活动巩固了贵族国家,扩大了俄国领土。但是,这些成果都是在加强对广大人民压榨和牺牲别国领土主权的基础上获得的。为了满足战争的需求,彼得在几年内,把赋税增加了4倍。人民不堪忍受这种压迫,不断举行起义:1705年阿斯特拉罕爆发起义;1707-1708年布拉文在顿河流域起义;1705-1711年巴什基尔等少数民族起义。彼得极其残酷地镇压了这些起义。斯大林在评价彼得一世时指出: “彼得大帝为了提高地主阶级和发展新兴商人阶级是做了很多事情的。彼得为了建立并巩固地主和商人的民族国家是做了很多事情的。同时也应该说,提高地主阶级、帮助新兴商人阶级和巩固这两个阶级的民族罔家都是靠残酷地剥削农奴来进行的。”(斯大林:《和德国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的谈话》,《大林全集》第13卷,第93-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