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 黄金的诱惑

黄金,在我们的印象中是名贵的象征,人们常以其誉称一些美好和荣耀的东西。但是,由于黄金本身特有的价值,又使不少利欲熏心的人拜倒在它的脚下。在他们眼中,黄金仿佛就是圣洁和权威的化身,占有黄金,就会掌握整个世界的命运。在黄金占有欲的驱使**下,15世纪到16世纪初,欧洲人扬帆出海,远涉重洋,闯**到传说中的地方去寻访神话中的黄金国,从而演出了一幕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剧。

15世纪以后,西欧的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促进了交换的进行。作为一般交换手段的货币的需要量急剧增长。那时候,西欧的货币制度正由银本位制逐渐过渡到金本位制(即把黄金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制度)。黄金变成了欧洲各国和欧亚各国间国际贸易唯一的支付手段。欧洲社会的这种变化,刺激了上层阶级对财富的贪求。新兴的商人冒险家疯狂地追求黄金,以谋扩大他们的资本;日渐没落的封建贵族穷奢极欲,愈感人不敷出,也拼命地追求黄金;日益强大起来的封建王权为了巩固和维持其统治秩序,豢养了庞大的军队和官僚体制,也要求有更多的黄金。由于渴望财富,西欧上层社会形成了一种拜金狂。哥伦布曾露骨地说过: “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需要的一切。有了黄金,甚至能使灵魂升入天堂!”

尽管黄金成为封建主和有产阶级疯狂追逐的宠物,但是,欧洲的金银储藏量却很小,富金矿更是少见。由于受当时生产技术水平的限制,可供开采的贵金属矿日渐稀少。从1300年到1450年,欧洲旧金矿的产量不断减少,对于新矿的开采进行得也十分缓慢。而商业的发展,使西欧各国迫切需要金钱和铸造货币的贵金属,不仅广泛的商品交换需要大量的黄金,它还逐渐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象征。因此,西欧社会上自国王、宫廷贵族,下至中小贵族、僧侣,人人追求奢侈豪华,个个渴望发财致富。上上下下好像都被黄金勾走了魂儿一样。

自从十字军东侵以后,欧洲和东方的商业贸易关系迅速发展起来。欧洲从东方输入商品数量13世纪末比12世纪初增加了10倍多。东方的香料(胡椒、肉桂、丁香、肉豆蔻等)、珠宝、化妆品、丝绸等物资,日渐成为西欧中上等阶层的生活必需品。为此,他们每年都要付出大笔黄金,造成西欧贸易逆差。

不仅如此,在东西方贸易往来过程中,一些欧洲商人长期不能直接得到东方商品。他们只能从地中海沿岸的市场购买,中间必须经过阿拉伯、印度、南洋和中国商人多次转手。当时,东西方商路主要有三条:一条是从中亚由陆路沿里海、黑海到小亚细亚;一条是先由海路至波斯湾,然后经两河流域到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一带;第三条是先由海路至红海,然后再由陆路到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在这几条商路中,红海以东是由阿拉伯商人掌握;地巾海一带则为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所垄断。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占领了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和克里米亚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对在商路上往来的欧洲商人横征暴敛,使运抵欧洲的商品的价格比原先的价格提高8-10倍。为了换取东方异国货物,欧洲上层社会不惜出重金购买,结果造成大量黄金外流,引起贵金属恐慌。为此,英国政府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先后十几次制定和重申禁止金银外流的法令,均未见效。这时, “黄金问题”变成了必须迅速解决的经济问题。

然而,欧洲大陆本身难以解决黄金短缺的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面对海外,冲出欧洲寻找财富。在东西方文化交往过程中,欧洲人久闻亚洲的富庶和繁荣,羡慕那里的物质文明:这时在欧洲广泛流传一部书,名为《马可·波罗游记》,书中对亚洲许多国家的财富作了夸张的描述,使欧洲的封建主和其他贪得无厌之辈受到极大的**。

《马可·波罗游记》是由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口述,经比萨文人鲁思梯谦记录整理而成的一部关于亚洲的游记。书中叙述了中亚、西亚和东南亚等地区许多国家的情况,重点是中国。马可‘波罗夸大了亚洲的富庶,在他的叙述中,仿佛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国遍地都是黄金。例如:他在描写日本时说,这里的黄金之多,数也数不清。由于黄金太多,都不知道如何使用它了。于是,宫廷的屋顶全部是用“精金”建造的,室内的地板竞铺满了金砖以代替石板。他在讲述南海诸岛国时说,这些国家出产“或为黄金宝石,或为一切种类香料,多至不可思议”。书中在写到出产宝石的斯里兰卡时,荒唐地宣称斯里兰卡国王拥有一块与手掌一般大,同人的胳膊一样长的巨型宝石,是为稀世之宝。《马可·波罗游记》记载的中国、印度等国“遍地黄金、香料盈野”的说法,激发起西欧社会中国王、封建贵族、僧侣以及商人们日益炽烈的掠夺东方黄金的欲望。在黄金的**下,他们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探寻到东方去的航路。

在这次探寻新航路的活动中,热情最高的是西班牙、葡萄牙等大西洋沿岸国家。它们远离地中海,不得不从意大利商人手中购买东方商品,这使它们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丧失了大量黄金。为了破坏意大利商人对东方商品的垄断,跻身到一本万利的东西方贸易中来;为了到遥远的东方探宝寻金,它们更加积极地关心开辟一条直接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正如恩格斯所说: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酉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最先探寻通往印度航路的是葡萄牙人。从15世纪初开始,他们为了寻找黄金,沿非洲的西海岸向南航行,1415年占领了非洲西北角的休达城。15世纪70年代葡萄牙人到达几内亚湾一带,发现那里黄金丰富,后来欧洲人称之为“黄金海岸”。葡萄牙人在新土地上不断建立据点,掠夺西非的黄金、象牙和奴隶。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航行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肯定了由此可以继续向东航行。

继葡萄牙之后,西班牙也积极组织航海扩张,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于1492年8月,率3只帆船和几十名船员从巴罗斯港出发,横渡大西洋,10月12日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瓦特林岛,接着又到达古巴和海地,1493年3月回到西班牙,他以为所到之处就是印度,故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哥伦布以后还数次前往美洲,至死都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15世纪末,意大利人亚美利哥·韦斯普奇前往美洲,经过考察,判定这地方不是印度,而是另一块“新大陆”。后人遂用他的名字命名这块大陆为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

哥伦布的航行和发现,在欧洲产生了很大反响,推动了各国殖民者和探险家掀起一股新的海外扩张的浪潮。1497年,葡萄牙贵族达·伽马率4只船从里斯本出发,沿迪亚士的航线,绕过好望角,1498年4月到达东非的马林迪。在那里找到阿拉伯人伊本·马兹达领航,于1498年5月22日到达印度南部的卡里库特港。欧洲人向往多年的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终于开辟成功。1499年9月达·伽马的船队满载东方丝绸、香料返抵里斯本。这次航行获得纯利竟超过航行费用的60倍,在西欧那些做着黄金梦的有产阶级中引起极大的震动。1517年9月,葡萄牙贵族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率5只船、265名水手,开始了环球航行。船队于1522年9月返回西班牙,生还者仅18人。这次航行,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假说,在科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新航路的开辟成功和美洲大陆的发现,是历史上一个重大事件,对于西欧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最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殖民制度的建立。16世纪,西欧正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纷纷来到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活动,建立起血腥的殖民统治。他们疯狂地掠夺当地资源,用征服、奴役以至消灭殖民地人民的办法积累资本。西欧各国为了确立本国商人集团在殖民地贸易中的垄断地位,先后建立起各种垄断贸易公司。与殖民掠夺紧密联系的奴隶贸易,从此以后发展起来,成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欧洲与世界各地区的贸易范围空前地扩大,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从此世界各大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往来。美洲的烟草、可可,中国的茶叶都成了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商路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卫普、英国的伦敦所代替。到16世纪中叶,安特卫普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和商品的集散地,每年在这里停泊的商船达到千艘。位于大西洋沿岸的英国、荷兰,因处于有利地位,承担了世界贸易的巨大份额,促进了本国经济繁荣。17世纪以后,安特卫普的经济地位逐渐被阿姆斯特丹和伦敦所取代。

新航路开辟以后,由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运回大量成本低廉的金银,西欧的贵金属突然增多,物价相应上涨,引起了所谓的价格革命。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4倍多,谷物涨了5倍;法国、英国和德国物价平均上涨两倍到两倍半。价格革命导致实际工资下降。工人工资的提高无法赶上物价上涨速度,因而生活更加困苦。新兴的资产阶级借助这个手段进一步加强了资本的原始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