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战争

公元6世纪中叶,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大帝(527-565年在位)对意大利东哥特王国发动了长达20年之久的战争。这场战争是查士丁尼所谓“光复”帝国计划的一部分。

自4世纪以来,由于匈奴人西迁,引起了拜占庭一罗马世界以外各蛮族部落(法兰克人、汪达尔人、哥特人)的大规模迁徙。罗马帝国西部的领土逐渐落入蛮族人手中:汪达尔人盘踞北非(429年)、法兰克人雄霸高卢(481年)、东哥特人建国于意大利(489年)、西哥特人人主西班牙(509年),昔日不可一世的地中海罗马大帝国已呈分崩离析之势:在这种情况下,查士丁尼成为拜占庭皇帝。他以重建地中海大帝国为己任,先后发动了对北非汪达尔人(533-534年)、西班牙西哥特人(554年)和意大利东哥特人的战争。其中以对东哥特人的战争时间最长,斗争也更为激烈。

东哥特人是哥特人的一支,早于公元2-3世纪由北欧斯堪的纳维亚迁至黑海北岸。4世纪末被匈奴人吞并。约当5世纪中期,匈奴人建于巴尔于北部潘诺尼亚地区的大帝国瓦解,哥特人遂成为罗马帝国北疆隐患。476年,西罗马的日耳曼人首领奥多亚克废了最后一个罗马皇帝罗慕路·奥古斯都,自己成为意大利的统治者。于是,东罗马皇帝齐诺(474-491年在位),劝诱东哥特人南下意大利,一解其北方之压力,二治意大利之患:东哥特人在其首领狄奥多里克率领下,于489年进入意大利,杀死奥多亚克,建东哥特王国(489-554年),定都拉文那。

东哥特建国后,承认自己是拜占庭属国,与拜占庭保持友好往来,在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生活方面,也多循罗马旧制。532年,狄奥多里克死,他的女儿阿玛拉松塔作为幼王阿塔拉里克的摄政执掌了国务。由于阿玛拉松塔自幼受罗马的文化教育,积极与拜占庭和意大利罗马人交好,引起哥特人中反罗马派贵族的不满。534年,阿塔拉里克早夭,狄奥多里克的外甥、反罗马派贵族代表狄奥达德即位。他在反罗马派贵族支持下发动宫廷政变.杀死阿玛拉松塔,这一事件成为查士丁尼发动对意大利战争的借口。这场历时20年之久的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535-540年,由贝利撒留担任主帅,由西西里向北方发展,直至全面“光复”意大利。540年,由于波斯在东方发难,贝利撒留调离意大利,与哥特人停战,哥特人退居波河以北。第二阶段自541-554年。哥特人在其新国王托提拉领导下发动反攻,由北向南,节节胜利。查士丁尼为维持对意统治,先后派贝利撒留,那尔泽斯赴意作战,经长期艰苦的斗争,使意大利“回到”帝国的版图。

战争的第一阶段(535-540年)

公元535年9月,查士丁尼先派伊利里亚军事长官蒙都斯夺取达尔马提亚的军事重镇萨罗纳,为罗马军队自陆上进入意大利打开了门户。然后,他派贝利撒留率8000人自海上出发,直取西西里。这支8000人的军队包括罗马军团战士和同盟军。其中蛮族军队4000人,计有伊苏里亚人3000名、匈奴人700名、摩尔人300名。此外,贝利撒留还带有私人亲兵数百名。随军将领有色雷斯人君士坦丁和贝萨斯,以及伊比利亚王公佩拉尼乌斯等。

由于军事行动是在极为保密的条件下展开的,贝利撒留顺利地在防卫松弛的西西里登陆。西西里各处城防的罗马遗老遗少根本不想抵抗。贝利撒留很快占领了卡塔尼、锡拉库萨。但他在帕诺姆斯受到守城哥特军的抵抗。贝利撒留令舰队进入未设防的港口,把坐满射手的小艇吊上桅杆,居高临下,对城内放箭,迫使守军投降。然后,他又顺利攻克了西西里其他据点,于当年12月底控制了整个西西里岛。与此同时,在达尔马提亚地区的拜军也打败了哥特人的反攻,牢牢控制了意大利北方的战略通道。

536年4月,贝利撒留奉命赴北非镇压当地的军人骚乱,1个月后回到西西里,立即准备进入意大利半岛作战。他打败了守卫墨西拿海峡的哥特守军,渡海北上,海军舰队则沿海岸随行,在城防坚固的那不勒斯城外受阻。贝利撒留苦思破敌之计,一筹莫展。这时,拜军中一个伊苏里亚士兵偶然发现了通往城内的旧水渠,其中有一孔道可通城内,贝利撒留遂利用这一孔道,派600名士兵潜入城中,里应外合一举破城。

那不勒斯城陷之后,哥特人迁怒于他们的国王、一味屈辱求和的狄奥达德,遂把他废掉。另立武夫维提吉斯为王(536年11月)。但维提吉斯只有作战之勇,没有治国之才。他没有立即南下破敌,而是先与北疆的法兰克人谈判结盟。法兰克人虽与查士丁尼有约在先,但维提吉斯的结盟条件更有**力,法兰克人遂背离前约,转而支持哥特人。其间,维提吉斯撤离了罗马城,转移至拉文那“指挥战斗”。离开罗马之前,他令罗马城内居民和元老向他宣誓效忠,还押走一大批元老作为人质。此举使他大失人心。在拉文那,他强行迎娶前王阿塔拉里克的妹妹,与狄奥多里克家族建立血统联系以保证自己王位的巩固。他的这一系列错误举措有利于贝利撒留的军事行动。当年12月,罗马城民背弃了对维提吉斯的誓言,迎接贝利撒留进城。

贝利撒留进入罗马后,立即修复城防,储备军粮,并派出小分队夺取拉文那至罗马的要道及弗拉米尼亚大道沿线的要塞城市佩鲁贾、斯波莱托和纳尔尼等地。

537年2、3月间,维提吉斯的军队包围了罗马城,开始了城市攻防战。他在城西、北、东三方设置几处营寨。而在城南及台伯河上没有设防。哥特人切断了向罗马输水的渠道,又在城外的台伯河上游地段投掷石垒,砍伐树木,企图阻断台伯河水道,破坏水源。贝利撒留采取了相应措施,以铁链横贯于台伯河上游,拦住断树石垒,并巧妙利用水力,解决了城内军民的用水和粮食加工问题。罗马城攻防战进行得十分激烈,双方苦苦相持了1年之久。东哥特人不善射箭,在善用硬弩的罗马军面前常处于不利地位。贝利撒留也时常派小股部队冲击,给哥特人造成极大损失。最后,由于城内粮食不足,贝利撒留把城内妇孺皆由南门送出城外,男丁则入伍参战。维提吉斯久攻不克,下令杀掉部分在押的罗马元老,从而激怒了意大利罗马人,使战争的天平开始向贝利撒留倾斜。537年1 1月,拜军的援军4800人在那不勒斯和奥特朗托登陆,统军将领是勇敢善战的约翰,战局因此有了根本改观。维提吉斯的军队因饥饿和瘟疫的袭击,难以坚持再战,遂与贝利撒留停战。翌年3月,停战协议因哥特人数度偷袭罗马而被破坏。驻于罗马北部皮森丁地区的拜军将领约翰在哥特人后方采取了积极行动,攻取了拉文那附近的城市阿里米尼,对拉文那形成巨大压力。维提吉斯被迫撤离罗马。哥特军在撤离时,于米尔维安桥遭拜军阻击,损失惨重。538年3月,历时1年之久的罗马攻防战以拜军的胜利宣告结束。

罗马城解围后,哥特人与拜军斗争的主战场移至意大利北部,包括弗拉米尼亚大道沿线、翁布里亚和皮森努姆,以及波河以北部分地区。538年年中,查士丁尼派宦官那尔泽斯率7000援军进入意大利。此时,拜军势力已经很大。但因那尔泽斯深受皇帝宠信,并负有牵制贝利撒留的使命,以致在许多重大的战略决策问题上与贝利撒留唱反调,影响了战事的发展。与此同时,贝利撒留部将约翰也自恃有功,屡屡抗命而自行其是,使贝利撒留难以统筹指挥,因而带来严重后果。539年3月,米兰沦于哥特人之手。城内居民死伤达30万,妇女多被掳卖为奴,随后,整个利古里皿地区失守。查士丁尼只好召回那尔泽斯。

但是,米兰及利古里亚战局的变化没有改变维提吉斯的处境,拉文那仍是一座被牢同包围的孤城。于是,维提吉斯向波斯国王求援,劝诱波斯王在拜占庭东疆发难。查士丁尼闻讯十分着急。命令贝利撒留立即与哥特人谈判停战。但胜利在握的贝利撒留拒绝立即谈判。他说服了派来谈判的钦差大臣,继续实施他的战斗汁划,因此,在539年4月至10月,终于攻克了意大利北方重镇奥克西姆和费苏拉,并于次年5月进入拉文那。于是,使意大利重回拜占庭版图的工作告一段落。维提吉斯和一些显要的哥特人被送往君+坦丁堡,残余的哥特人退居波河北部。

战争的第二阶段(541-554年)

意大利战事结束后,贝利撒留被调出意大利,、查士丁尼向意大利派出“财政专使”亚历山大,负责新征服地区的税收事务。亚历山大及各地拜占庭官吏的无情盘剥和横征暴敛,引起意大利居民的强烈不满。同时,亚历山大还以种种借口少发兵士的薪俸,也引起士兵们的愤怒。于是,东哥特新国王托提拉(541-552年在位)借机在波河以北举起了反拜占庭的旗帜,重整军队,向意大利腹地挺进,很快就把拜占庭的统治局限在狭窄的沿海地带。拜占庭官军只能守住这为数不多的城市。面对这一形势,查士丁尼急令驻意大利的军队“讨伐”哥特人。战争第二阶段开始。

战争第二阶段的第一次军事行动,是拜占庭驻拉文那守军将领君士坦提安和亚历山大于542年春对维罗那的袭击。拜军贿买了一个哥特哨兵,令他为拜军开城门,让一支由亚美尼亚人阿尔达巴兹率领的小分队进城做内应,拜军主力12 000万人随后进城:但因主力军将领各怀鬼胎,贻误了战机。致使先进城的小股部队被哥特人全歼。然后,托提拉在波河北岸又打了一个漂亮仗,遂大举南下,经托斯坎纳、翁布里亚,避开防守严密的中意大利,直取意大利南部各省,并迅速包围了那不勒斯:由于托提拉在行军作战期间,对罗马人,特别是罗马的元老及其家属礼遇有加.对各地居民认真保护,只要求他们纳税而不施以迫害,深受各地居民欢迎,从而保证了他的军事行动顺利进行。

那不勒斯被围之后,查士丁尼曾设法救援。他委派的文职官员马克西民以希腊西海岸伊庇鲁斯为据点,布置了两次救援行动,均遭失败。第三次救援时,马克西民亲率的舰队在那不勒斯湾遭遇风暴,并在靠岸躲避风暴时突遭托提拉部队袭击,以致全军覆没。543年,困守那不勒斯城数月之久的拜占庭守军,被迫向托提拉投降。托提拉仁厚地宽待俘虏和市民,采用逐渐增加口粮的方法使饥民们得救,又为守城将士提供了必要的给养和马匹,使他们平安回到罗马城。544年,在万分危急的形势下,查士丁尼从波斯前线调回了贝利撒留,派他去挽救意大利战局。

由于兵力欠缺,贝利撒留无法采取决定性的军事行动,而且,他错误地把军部驻在拉文那,使他在对罗马和南意大利作战时处于不利地位。托提拉则不失时机地夺取了皮森努及托斯坎纳地区的许多要塞,牢牢控制了通往罗马城的弗拉米尼亚大道,从而切断了拜军与罗马城的联系。

约在545年年末或546年年初,托提拉开始包围罗马。这时,他已完全控制了罗马周围地区,切断了罗马城粮道。拜军有守军3000人左右,贝利撒留又派500人来帮助拜军守卫台伯河上要港波图斯。但由于拜军各部不能够很好地配合,查士丁尼又担心贝利撒留专权自重,不愿授以统一指挥军事的大权,致使贝利撒留的多次救援活动难以成功。经过一年的围困,罗马城居民已无粮食可以充饥,只好食糠、荨麻及狗肉、鼠肉等。更有甚者,城中守将利用职权,竟将城内存粮高价卖给富人以自肥,从而严重激化了城市中居民同拜军的矛盾:最后,贝萨斯竞丧心病狂地要富人交出城税,允许他们在饥饿中冒险逃离罗马城,其中多数人被杀,还有一些人饿死于路旁。546年12月17日,由于罗马守军中几个伊苏里亚人的出卖,罗马城沦陷,城巾财物多被掠夺,但托提拉及时制止了屠杀行为,使那些在饥饿中幸存下来的一些罗马人未遭杀戮。不久,哥特人撤离罗马城南下。贝利撒留收回了一座破坏惨重的城市;其城门和城墙遭到严重破坏,城中华丽的宫殿和房屋均被烧毁。贝利撒留积极修复了城墙,在各城门布防打退了哥特人的又一次进攻。虽然,这并不是决定性的胜利,但托提拉从此威信大减。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预示着他后来的失败。

此后,贝利撒留又同哥特人进行了长期周旋,但因兵力欠缺,各地守军又常常不听贝利撒留调遣,致使战争长期相持,没有进展。549年,在夫人安东尼娜周旋下,贝利撒留离开了意大利,他的军事声望也丧失殆尽。贝利撒留走后,哥特人第三次包围了罗马城,拜军坚守4年的佩鲁贾也落入哥特人之手。

在第三次围困罗马时,守城将士表现得十分勇敢,550年2月16日,当城市被哥特人攻克时,贝利撒留的家臣保罗率400名骑兵,以拼死的决心,手拉手,肩并肩冲向哥特人围城军队;托提拉为他的勇气所打动,遂以优厚的条件劝诱他们投向哥特人。南于长期以来拜占庭将领表现出的贪婪腐化,加之政府长期拖欠军饷,也使这些士兵对拜占庭丧失了信心,他们遂投到了哥特人麾下。托提拉进入罗马后,妥善地安置了罗马元老及其家属,修缮了被战火毁坏的罗马城;同时,向查士丁尼再次求和。但查士丁尼置哥特人要求于不顾,继续向意大利派出援军。

此间,托提拉也不甘示弱。他征集了一支拥有400艘船只的舰队,于550年4至5月向西西里进发,一举攻克塔兰特,渡海进入西两里:他对于十几年前,西西里人在贝利撒留入侵时表现的暧昧态度记忆犹新,因此,对西西里人的屠杀非常残酷。查十丁尼闻讯十分震惊。他决定派哲尔曼努斯赴意作战。但哲尔曼努斯刚做好出征的准备就突然患病去世。他所征募的大军只能在达尔马提亚待命。

550年秋,查士丁尼决定再派宦官那尔泽斯赴意作战。那尔泽斯在途中与色雷斯的一支匈奴人发生冲突,延误了时日,直到551年下半年才进入达尔马提亚。这时,拜军在意大利的据点只余拉文那、安科纳、奥特朗托和克罗托内;在西西里则有4处要塞已落入哥特人手中。同时,北方的法兰克人也趁火打劫,夺取了一些北意大利据点,使形势更为复杂。

那尔泽斯大军赴意后,战局有J改观。551年秋,拜军将领约翰和拉文那守将瓦勒里安,率领一支舰队(50艘战舰)在距安科纳17英里的塞纳·伽利卡港,与包围安科纳的哥特军进行了一场海战。两军先以弓箭互射,然后以双方舰船相撞,最后是肉搏战。由于哥特人不善于驾船,也不精于在船上作战。他们的船只或距离太远,无法配合行动,或距离太近,互相碰撞。最后除11艘船逃离战场外,几乎全军覆没。此后不久,拜军在西西里也收复了被哥特人夺去的要寨;哥特人则占领了科西嘉岛和撒丁岛。

552年春,那尔泽斯率领一支庞大的蛮族雇佣军进入意大利战场,其中有哲尔曼努斯征募的2.5万人、伦巴德王派来的5000余人、赫鲁列人3000人、格庇德人400名,还有一些匈奴人、波斯人,总计约3.6万。为避免在小型冲突中消耗实力,那尔泽斯命这支大军自伊斯特利亚出发,沿海岸南下,遇有河流人海口,则使用船舰摆渡。这样,较为顺利地把大军开进拉温那。然后,那尔泽斯避开由拉文那到罗马的主干道弗拉米尼亚大道。自阿里米尼直取内陆要塞佩特拉·佩尔图斯西南5英里的阿克夸拉那。这时,托提拉的军队也沿弗拉米尼亚大道北上迎敌。双方军队在堪迪诺附近交战。这场战斗十分激烈,自黎明时分打到夜幕降临。在战前,那尔泽斯按传统方法把部队分为左、右、中军,中军是蛮族步兵(他要他们下马作战),左翼由瓦勒里安等3位大将指挥,右军由自己和约翰指挥;在两翼的前沿,他各布置了4000名弓箭手,右翼军的左前方极远处,是1500名骑兵,其中500名受命在开战以后随时救援受威胁较大的一翼;另1000名则准备切断哥特人的后路。在拜军前方,只有一条路可供哥特人运兵,拜军后方,则是一条狭窄的山路,靠近左翼军。易守难攻。下午时分,哥特人的一支骑兵在泰伊阿斯率领下姗姗来迟,哥特人立即解散就餐,而拜军则充满警觉地原地就餐,随时准备战斗。饭后,托提拉令骑兵打先锋,步兵殿后,准备冲乱拜军的阵营。那尔泽斯立即下令两翼前沿的弓箭手面向战场中心,以乱箭杀伤敌人骑兵。哥特人骑兵未及冲到拜军前沿即遭到重大损失。夜幕降临时,哥特军溃退,托提拉在撤离战场时被刺身亡。

但是,哥特人并没有因此而放下武器,他们选出托提拉的部将泰伊阿斯为王,继续坚持战斗。最后,在维苏威火山南麓德拉科河(今萨诺河)附近,双方进行了决战。双方军队的初衷是争夺库麦城,该城是哥特人财库所在地。拜军先包围了该城,哥特人欲出兵援救,在德拉科河岸,两军隔河对峙。在这场战斗中,双方弓箭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任何一方的步骑兵都无法靠近河岸。在两军相持不下时,拜军舰队自海上开来,切断了哥特人的后援,哥特人被迫退守拉克塔利乌斯山。由于军粮欠缺,哥特人决心背水一战,他们自山坡冲下来,直取拜军营地。拜军在惊惶之中来不及布阵,遂仓促应战。这是一场力量和勇气的决战。哥特王泰伊阿斯手举盾牌冲在前面。当盾上刺满了拜军的长矛和投枪时,他立即换一块盾牌。就这样,他连续战斗了8个小时,体力耗尽。最后,在换另一块盾牌时被拜军士兵的投枪刺中。然而,泰伊阿斯之死并没有使哥特人停止战斗。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一直坚持到次日傍晚。后来,那尔泽斯接受了他们的请求,允许他们平安撤离拜占庭国境,去过独立自主的生活。哥特战争基本结束。

大战之后,那尔泽斯又指挥了肃清法兰克人和阿勒曼尼人入侵部队的战斗。由于哥特人还有一些残余部队继续进行顽强抵抗,曾使形势一度变得复杂。但到554年,意大利的战事终于基本告终。不过,占据着维罗纳和布里克西亚两城的哥特人,则坚持抵抗至5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