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收音机

保罗·高尔文的故乡是在美国一个叫哈佛的小镇,长大后酷爱经商,他曾与斯图尔特合办一个蓄电池厂,但由于未交货物税而被查封。几年以后,二人再次合作,继续经营电池业务。

高尔文在纽约时,听说有些人在为汽车安装收音机。这引起了高尔文生产汽车收音机的兴趣,因为这在当地尚无人生产。他回到厂里把约瑟夫和所有的员工叫到一起:为什么我们不来制造汽车收音机,并以公道的价钱出售?这产品一定有市场。

1930年,高尔文做了个专断的决定,使事情变得格外紧张。他认为如果要生存,要跻身于汽车收音机的生产行列,就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一个较好的装置,然后让它耀武扬威地开到即将在亚特兰大市举行的收音机厂商订货会上。

高尔文这个毫无根据的乐观想法激怒了他的许多部下,一些员工背地里发泄:“高尔文不是个疯子,就是个大混蛋!”

也许由于他们的毅力感动了上帝,或者是因为不要命地上作,他们奇迹般地为高尔文的史蒂倍克完成了一台可用的样机,比会期还提前了几天。这台装置尽管比目前的汽车收音机差得很远,但是它能运转,当汽车发动时,收音机的信号听得很清晰。这在当时已算是十分了不起的事了。

于是,高尔文就迫不及待地走向亚特兰大了。当年的公路远不如现在的公路这么平坦,有的路面有补块,大部分是砂石路,有些路段简直像洗衣板那样凹凸不平,任何型号的汽车都受不了这样的颠簸。

高尔文上路之后就不免想到收音机很可能在到达亚特兰大市时就不管用了。最严重的问题是连接收音机和它的操纵部件的那个又长又硬的调谐杆可能会损坏,走在砂石路上,汽车的驾驶杆发生强烈的震颤,车身也动摇,由于收音机的调节部件设在驾驶杆上,收音机的机体在离仪表板下面0.61米到0.71米处,那又长又硬的调谐杆,把路上的每个起伏都变成一种“跳动的抑扬声”,这就如同发自流水中的歌声一样。庆幸的是,高乐文到达亚特兰大时,收音机还照常工作着。

虽然这次亚特兰大之行没有得到积极的成果,但不失是一个希望的开端。有些商人对汽车收音机有了较好的印象,订购了一两台,有的人还买得更多一些,最多的一位要六台。这些鼓足了高尔文干汽车收音机行当的信心。

经过几年的奋斗,摩托罗拉的商标终于得到了“美国最好的汽车收音机”的盛誉。

基于员工们的共同努力,1930年,高尔文制造公司以“摩托罗拉”商标向市场投放它的第一个型号,这一商标名称有“开动”与“收音机”的双重含义。这在高尔文看来既醒目又有效益,“摩托罗拉”这一商标是高尔文一天早晨在刮脸时,一刹那在头脑中闪现出来的。据说,高尔文此时仅有565美元。是这一灵感救了他吗?只有高尔文本人最清楚。

经过六年的苦心探索拼搏,电力充足、美观灵敏、声音清晰嘹亮的收音机终于诞生了。这时,收音机行业潜力巨大,许多大公司竞相争夺市场。

认准目标,勇往直前,是一切成功者的经验。人生路上,难免有坎坷,难免遍布荆棘,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这道题的不同答案也决出了强者和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