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来自不断完善的细节

如同正在进行探险的航海家那样,优秀的企业经营者总是一只眼睛盯着地平线,另一只眼睛盯着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这是因为,他们不仅要为企业的今天负责,同时也要为企业明的长远结果负责。无疑,在很多情况下,做到或做好这一点非常困难,但仍然需要企业经营者努力去做。事实表明,一个人、一个企业如果不在今天创新进取,那就一定会在明天落伍。福特公司从辉煌走向衰败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而百事可乐却在创新中扩大了市场销售在20世纪70年代,百事可乐在美国软饮料市场上的市场份额远远落后于可口可乐。不甘落后的百事可乐,决定寻求一条新途径,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正在这时,百事可乐公司的销售人员在一次调研“消费者在家里的行为”时,发现了一个一度被忽略的细节:人们饮用碳酸饮料的数量,其实就是由他们能够带回家的饮料数量所决定的。也就是说,消费者能带回家多少碳酸饮料,就能喝多少。

基于这一司空见惯的细微现象,百事可乐公司开始关注饮料的包装细节,将瓶子制作得尽可能轻便一些,让消费者能够一次购买更多的饮料回家。后来,他们用塑料瓶取代了玻璃瓶,多瓶捆扎取代了原来的六瓶一捆扎。今天,这个小小的创新结果,在世界各地的超市都可以看到。

有些小细节,因为它很“小”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制造了大麻烦。实际上,小细节既可以成为我们的大麻烦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大创新。聪明人善于从“小”做起,实现创新,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952年前后,日本的东芝电器公司曾一度积压了大量电扇卖不出去。七万多名职工为了打开销路,费尽心机想了许多办法,但仍然没有解决多大的问题。一天,一个职员提出了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在当时,市场上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东芝生产的电扇也是如此。这一建议引起了公司管理层的注意,于是公司把电扇全部改为浅蓝色,结果大受顾客欢迎,迅速掀起了一场抢购热潮。没过多长时间,滞销的电扇就销售一空。从此之后,电扇就再不是清一色的了。

提出这样一个创新,并不需要什么渊博的科学知识,也不需要丰富的商业经验,只需要打破旧的思维模式就可以做到。过去,电扇是黑色的已经成为一种惯例,一种传统,时间一长人们就开始忽视了这一细节,形成了思维定势,不再在这个环节投入精力和时间了,因而也就失去了创新的机会。所以,以细节为突破口,改变思维定势,是最简便有效的创新之路。

王麻子剪刀是我国的一个著名品牌。王麻子是顺治年间的北京人,他干活勤勤恳恳,对很多事都十分细心,帮了师傅很大的忙。一天,他的师娘给师傅炖了一只鸡,把盛鸡血的盆放在他们做剪刀的桌子下面。王麻子不知道,在放剪刀时,不小心把剪刀掉进了鸡血里。当王麻子从鸡血里捞出剪刀,擦干后发现,这把剪刀格外明亮锋利。平日就十分细心的王麻子没有轻易放过这一细节,他反复琢磨,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鸡血或者其他动物血会使剪刀更加锋利,于是就把打好的剪子放在动物血里浸泡。从此以后,他打造的剪刀越来越畅销,名气也越来越大。

王麻子紧盯这个小细节不放,抓住了大机会。如果他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恐怕也会像大多数人一样,让机会从眼前匆匆溜走。随着管理科学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创新的关注越来越强烈,重大的创新机会正在减少,人们要想继续有创新,就必须对事物的细节多一些关注。时时、事事做个细心人,多观察事物的细节,这样才能找到改进产品和实现管理创新的机会,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创新不是“高大全”,只关注“面”是找不到创新的初入点的,只有关注那些“点”,关注细节,才能实现。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得好:“创新不等于高新,创新存在于企业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事实上,海尔集团在细节上创新的案例不胜枚举,仅公司内单以员工命名的小发明和小创造就有几十项之多,如“云燕镜子”、“晓珍扳手”、“启明焊枪”、“乘风冲头”等。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使企业可以持续发展。开发全新的技术、制造全新的产品,固然很好,但还需要相当大的投入——包括资金、人才以及时间。更多的时候,企业应该不断地在旧产品的基础上改进,在细节上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