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有所放弃

一个青年背着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地跑来找无际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长久地呼喊而沙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

大师问:“你的大包裹里装的是什么?”青年说:“它对我可重要了。里面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着它,我才能走到您这儿来。”

于是,无际大师带青年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上岸后,大师说:“你扛着船赶路吧!”“什么,扛着船赶路?”青年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是的,孩子,你扛不动它。”大师微微一笑,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就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总是念念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

一个人若想取得成功,光有奋斗目标是不够的,必要时还应根据主客观条件,主动调整自己的主攻方向,甚至改换人生轨道,做出取舍。该放弃的东西一定要放弃,才能轻松上路。在这方面,两位著名华裔科学家,他们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和崔琦的经历以及歌唱家帕瓦罗蒂的选择可以给我们一些启迪。

1. 杨振宁改换人生道路

1943年杨振宁赴美留学时,立志要写一篇实验物理论文。在他看来,物理学的本质是一门实验科学;没有科学实验,就没有科学理论。1946年杨振宁进入费米主持的博士研究生班后,即提出希望在费米的指导下写篇实验论文。当时,费米正忙于在阿贡国家实验室从事军事科技研究,像杨振宁这样初到美国的中国人,不能随便进入阿贡国家实验室,于是费米建议杨振宁先跟泰勒做些理论研究,实验可以到艾里逊的实验室去做。

艾里逊是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的一名教授,当时正准备建造一台40万电子伏特的加速器,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在费米的推荐下,杨振宁成为艾里逊的六名研究生之一。在实验室工作的近二十个月中,杨振宁的物理实验进展得非常不顺利。当时在艾里逊实验室里流传着一个笑话:“凡是有爆炸(出事故)的地方就一定有杨振宁!”此时,杨振宁不得不痛苦地正视这一点:自己的动手能力比别人差!

由于费米教授的关照,被誉为美国氢弹之父的泰勒博士一直关注着杨振宁。有一天,他关切地询问杨振宁:“你做的实验是不是不大成功?”

“是的。”面对令人尊敬的前辈,杨振宁实话实说。

“我认为你不必坚持一定要写一篇实验论文,你已经写了一篇理论论文。我建议你,把它充实一下作为博士论文,我可以做你的导师。”泰勒直率地对杨振宁说。

杨振宁听了泰勒的话,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他从心底深处感到自己做实验确实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服输,非常希望通过写一篇实验论文来弥补自己实验能力的不足。他十分感激泰勒的关怀,但是,他要下决心打消自己原来的念头实实在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想考虑一下,两天后再告诉您。”杨振宁恳切地说。

杨振宁认真思考了两天。他想起在厦门上小学时的一件事。有一次上手工课,杨振宁兴致勃勃地捏制了一只鸡,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杨武之夫妇看了笑着说:“很好,很好,是一段藕吧!”往事一件接一件地在他的脑海浮现。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确实不强。

最终,杨振宁接受了泰勒的建议,放弃写实验论文的打算。做出这个决定之后,他如释重负,毅然把主攻方向转入理论物理研究,从此,他踏上成为物理学界一代杰出理论大师之路。

杨振宁如果没有对自身条件冷静客观的分析,没有承认自己之短的勇气,是根本不能改变主攻方向的。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当我们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结果之间存在差距的时候,我们不妨审视一下自己,看看是否是我们一厢情愿,对自己估计错了。如果是,那么主动调整自己的目标,扬长避短,有所放弃,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比一条道走到黑更容易成功。

2. 崔琦不学电脑

1998年诺贝尔奖揭晓,又一位美籍华裔科学家崔琦摘冠。“幸运之神从不垂青无所准备的人”,崔琦把自己获得的成绩归功于年少时整日的苦读,这种习惯而今更甚,甚至付出巨大代价也在所不惜。为此,他从不抛头露面,整日沉浸在书本和实验室里。

在治学态度上,崔琦既理智又执著,盯紧方向后便不顾一切奔向目标。对爱好的事物他可以滔滔不绝;对不爱好之物,沉默寡言,置之不理。

最令人不敢想象的是,在美国高科技研究的前沿领域,像崔琦这样一位大物理学家,却是一个地道的“电脑盲”。崔琦在研究中的仪器设计、图表制作,全靠他一个人一笔一画完成,而一旦要发电子邮件,都请秘书代劳。他说,电脑发展太快了,我没时间去赶上日新月异的变化,干脆不学了,宁愿把时间用在研究中。这个决定为他日后的物理研究节省了大量的宝贵时间。

崔琦在当时情况下不学电脑的事实告诉我们:学会放弃,哪怕是放弃在世人眼里令人炫目的东西,是他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关键因素之一。

有所为,有所不为。放弃一个方面,才能选择另一方面。一个人不能同时确定两个以上的主攻方向,更不能什么都想做。

3. 帕瓦罗蒂选择歌唱事业

在一个7月的黄昏,一位年轻的即将从一所师范学院毕业的小伙子正苦苦地沉思着:是毕业后当一名平凡的教师呢?还是发展自己的嗓音潜能,从事喜爱的歌唱事业?抑或二者兼顾?思想的斗争毫无结果之后,他只得请教自己做面包师的父亲。

“哦,孩子,记着——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的话,那你也许会从椅子间的空隙里掉到地上。生活要求你只能选一把椅子坐上去。”

只选一把椅子。小伙子终于下定决心,从此在歌唱艺术的道路上艰难而不屈地跋涉着,直到成为一颗光芒四射的世界巨星。

小伙子就是意大利的世界超级男高音歌唱家卢卡诺·帕瓦罗蒂。

只选一把椅子,多么形象而又切合实际的比喻。人的一生,说长也短,只选一把椅子,并且坐好,已是很不易了,想选多把椅子坐,还要坐好,难。

想当初,沉寂十几年的梁小龙复出后,坦诚相告:“年轻那会儿,我觉得一辈子只干演员这一行,有点不甘心,想看看自己还有没有其他潜质可以挖掘,结果失败了。我心里总还是挂念着影视发展,所以就又回来拍片了。”

说到底,他的回来是重新寻找自己的那把“椅子”。

人的一生中,会面临诸多选择,特别是在涉世之初和创业之始,一旦看准了方向,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哪怕这条路崎岖不平,同行者寥寥无几,都要忍受孤独和寂寞。“板凳要坐十年冷”,必须不改初衷,心无旁骛,以坚定的信仰和超然的态度将它走完。到时你会发现,你选择的唯一,才是最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