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全球经济大动荡--金融危机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深化,世界金融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面对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中国始终以积极、负责任的态度与世界各国一道,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努力在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自2008年8月份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至今已引发新一轮全球经济动**,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表示,美国已在经历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是非常深刻和复杂的,不是仅限于产品创新、风险管理、信用评级、会计准则、金融监管等因素和层面。这次危机从美国次级住房贷款危机开始,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全球股价、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等剧烈波动,在短时间内发生超乎想象的巨幅涨落。危机发展的速度和造成影响的程度大大超出原有的设想,说明其中一定有更深刻、更复杂的原因,必须更深刻、更审慎地加以分析。

美国对外债务规模巨大,其中国际社会大量以美元计价的收入,客观上只能被动存放美元或购买美国债务,一方面推动美国为追求本国利益很容易推行低利率政策,另一方面大量廉价资金又容易推动美国政府与社会扩大投资和货币投放。

不仅如此,对通过吸引投资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净流入的国家而言,要么实行中央银行强制收兑政策,从而相应增加国家外汇储备和本币投放;要么允许社会保留外汇,允许银行开展外币存贷款,而外币贷款又会增加相应货币的流通量。

由美国引发的此贷金融危机引起全球性效果,让世界各国都注意到此次危机不仅给西欧发达国家,也给新兴发展中国家带来很大影响。扩大货币投放是全球贸易和金融严重失衡必然产生的货币现象。怎么应对危机呢?由于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也没有一个国家能以一己之力战胜这场危机。

合作应该是正确抉择。中国是国际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为推动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抗危机作出了不懈努力。

中国致力于推动应对危机的国际合作,体现在积极参与和开展多边外交,协调与新兴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立场,密切同主要发达国家对话沟通,在切实维护自身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国际社会应对危机的效率与经济合作的水平。

危机之初,中国领导人在华盛顿二十国集团首次金融峰会上呼吁,世界各国应增强信心、加强协调、密切合作;2009年年初,中国领导人又展开了举世瞩目的"正月外交",与受访国就加强双边经贸往来、深化互利合作达成许多共识;在伦敦二十国集团第二次金融峰会上,中国再次提出包括进一步"加强合作"、"推进改革"和"反对保护主义"在内的五项主张;在随后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又提出包括深化经济合作、坚持开放政策和共同应对挑战等五项倡议。

这些倡议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共鸣并获得支持,提高了世界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在中国的积极参与下,国际社会就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加强金融监管以及为国际金融机构注资等问题达成共识。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认为,中国正不断为加强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世界银行3月17日发表报告指出,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各国推出或拟推出的保护主义措施大约有78项,其中47项已付诸实施。相形之下,中国政府不仅组织了大型采购团赴海外采购,还主动免除了46个最不发达国家400多亿元人民币的债务,向多国提供2000多亿元人民币的援助,并承诺对最不发达国家出口到中国的绝大部分商品实行零关税。此外,中国在面临巨大困难的形势下,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体现了对国际社会的高度责任感。

危机当前,中国的开放心态源自一个信念,那就是一个充满活力、更加开放的中国,不仅有利于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而且有利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人类社会目前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合作应是世界各国的不二选择。金融危机虽然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但也为促进国际合作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中国始终作出不懈努力推动国际合作,因为中国始终坚信,寒冬终将过去,只要国际社会增强信心、携手合作,就一定能克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