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经济中的偏好与效用 第一节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说明了经济学中偏好的内涵。其实,经济学所使用的很多术语所包含的道理,一般都体现在日常生活质朴的语言中。

偏好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础概念。它是指消费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可供选择的商品组合进行的排列。消费者消费的商品组合称为商品束,商品束可以是多种商品,也可以是两种商品。偏好是主观的,也是相对的概念。主观是因为它是个人对于事物的评价,只表示某个人认为一物优于另一物;相对是因为一个人的主观偏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经济学中的偏好关系具有两个重要的性质,即非对称性与传递性。所谓非对称性是指若某人认为物品A优于物品B,就不能同时又认为B优于A;所谓传递性是指若某人认为物品A优于物品B,而物品B优于物品C,那么物品A肯定优于物品C。

在经济学中,偏好是对一种货物、事件或项目的喜好,其程度高于对一种或多种其他货物等的喜好。每个人在一生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效用偏好结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时间的函数。虽然一个人一生的效用偏好结构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但时间本身并不是一个人效用偏好结构改变的实际决定因素。

改变一个人效用偏好结构的因素主要有:

1. 原有的习惯

效用偏好结构的改变具有路径依赖性,是长久的习惯作用下的产物,新的效用偏好结构要受到原有习惯冲击力的影响。

2. 身体条件的变化

一个人身体条件的改变将直接影响其效用偏好结构的改变,如有的人得了肝病,则原来饮酒的偏好将会随之改变。

3. 工作环境的变化

一个人在一生中,很少只从事一个行业,更换行业是常有的事,有的人一生中可能会更换五六种行业。不同的行业必然具有不同的环境和模式,相应的一个人的效用偏好结构这时也会有所变化,以适应这种新情况。

4. 社会环境影响

它主要是指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及社会潮流、主流文化对一个人效用偏好结构的改变所产生的作用。一个广州人,如果到哈尔滨去定居,其效用偏好结构肯定会发生变化,因为出于生活的需要,他只有在生活方式上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才有可能更好地实现他的人生价值。同样,由于社会潮流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即使一个人处在同一城市中,他也会为了适应形势和潮流而不断改变自己的效用偏好结构。从众心理的普遍性为人们改变效用偏好结构提供了一定的行为基础。

5. 自然环境影响

不同的自然环境,必然会为人们提供不同的行为模式。人们选择的过程也就是一个适应和改变的过程,在这种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中,人自身的效用偏好结构必然会随所处自然环境的改变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