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申辩的机会

听话的孩子总是讨人喜欢的,而爱"顶嘴"、"执拗"的孩子则常遭家长的训斥,被剥夺辩解说明的权利。这种情形在生活中很常见,以下便是其中一例:

晓航今年10岁,读小学4年级。

有一天,表妹来了,晓航把表妹带到他的卧室玩。刚开始,妈妈还听到两个小家伙在房间里玩得挺开心的,但过了不久,妈妈就听见房间里传来了表妹的哭声,妈妈闻声跑进去,发现晓航居然拿玩具熊打表妹的头,妈妈赶紧把两个孩子扯开,并且批评晓航说:"你这么大的人也不懂得让表妹,你再这样我就揍你!"晓航刚想解释说"我是跟她闹着玩的……"妈妈就打断他"你打人你还狡辩?"然后就命令两个小孩在不同的房间玩。

在许多家长看来,犯了错误还要进行解释的孩子是在做无谓的狡辩。他们认为,孩子跟大人"顶嘴"为自己申辩就是一种没有礼貌的行为,所以,听都不听孩子的申辩,就给予了否定的态度。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懂得"顶嘴"是孩子有自己的主见的表现,有些时候,孩子并不是想"狡辩"或者"顶嘴",他们只是想为自己的行为申辩而已。然而,家长们却剥夺了辩解说明的权利,这样的强制性的行为可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系列危害:

1.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生活中有的孩子犯了错误,试图找出理由为自己辩护,其目的无非是为求得父母对自己的谅解,这种心理很正常,也是孩子鼓足了勇气才这样做的。如果父母武断地加以"狙击",孩子会认为父母不相信自己。对父母的这种"蛮横"做法,孩子虽不敢言,但心不服,以后孩子即便有更充足的理由也不会再申辩了。孩子一旦形成了这样一种心理定势,父母的批评他就根本无法接受,把训斥权当耳边风。

2.让孩子形成认识障碍

一些犯了错误的孩子,因为没有真正认识到错误而与父母争辩。而这时父母简单粗暴地不给孩子争辩的机会,不让其通过“辩”来分清是非.根本性的问题其实没有真正解决。由此,孩子的认识就会逐渐产生偏差。

3.可能扼杀了孩子的新思想

一个想"顶嘴辩解"的孩子,往往能将是非善恶权衡在自己的评判标准上,显示了不惟命是从,求是明理的思想特质。许多孩子正是在有所听和有所不听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而父母"不许顶嘴"的高压使孩子产生了唯唯诺诺的心理,这让他们以后如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处理问题?

其实,孩子敢于"顶嘴",说明孩子有个性、有主见、有活力,勇于对大人"不合理”的要求,“错误”的结论进行反驳和公开抗争。这样的孩子没有畏缩心理、压抑心理及懦弱、保守、逆来顺受的性格。面对"顶嘴"的坏孩子,父母们需要冷静、理智、正确地对待顶嘴的孩子:

首先,作为父母的应该看到孩子稚嫩的思维中有不理解、不能接受的事物存在,他们要明白事物的真像,顶嘴的心理父母应该理解。在平等的争辩中,让他们分清楚事物的本质,是对孩子极好的刺激思维的训练,敢于据理力争的顶嘴孩子是有主见,爱动脑筋的表现,这点是非常可贵的。当孩子"顶嘴"的时候,家长要真诚地去倾听孩子辩解的理由,并且加以具体分析。不要凭主观臆断或一面之词而妄下结论。因势利导,充分让孩子申辩,培养他们敢想、敢说的良好习惯,能使他们既明事理,又能使他们的口才得到很好的锻炼。

其次,成人要尊重孩子,容许孩子向自己的尊严挑战,“顶嘴”顶得高明的孩子,是大有作为的,常有令人惊叹的上佳表现,好好加以培养,就可以使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思维敏捷、有远大前程的人才。爱因斯坦就是从现有定论中产生疑问,独排众议,创造发明而取得了惊人的战果的。如果父母忌于个人的面子和尊严,而置孩子的"委屈”和"苦衷"于不顾,以势镇人,以"大"压小,就有可能挫伤孩子的自尊,导致孩子逆反和逃避心理的形成。当然,还可能让孩子因此变得不再喜欢说话。

第三,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申辩。孩子需要申辩,说明他有表达"委屈"的愿望。这个时候,家长不要急于凭主观臆断或一面之词而妄下结论。应该耐心、真诚地去倾听孩子辩解的理由,并且加以具体分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感觉到大人足够的“尊重”。这样,他们说起话来,思维才能更晓畅,也更敢于表达自己的立场。

第四,为孩子营造辩论的氛围。在孩子为自己的行为"申辩"时,家长不妨因势利导,充分让孩子申辩,培养他们敢想、敢说的良好习惯,这样做的目的,能使孩子既明事理,又练口才。

第五,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分析。让孩子"申辩"并不是让孩子牵着大人的鼻子走,而是鼓励孩子孩子说话、表达的时候认识到自己的谬误,正视存在的问题,鼓足信心去克服它。这样,孩子才能够变得更加地难言善变而且明辨是非。

第六,对顶嘴的孩子,不要谩骂、不要体罚。在家庭中,要发扬民主,鼓励孩子进行申辩。这可使孩子感觉到无论做什么,只有"有理"才能站稳脚跟,这对发展孩子个性极为有利。孩子有时可能会狡辩,这时你可正确引导,与孩子充分摆事实、讲道理。这是一种锻炼,可以让孩子从各种困难和挫折中走出来。

总之,对于孩子的顶嘴,作为家长的应有足够的民主风范,不要为了面子和尊严,而置孩子的"委屈"和"苦衷"于不顾,不要把孩子的"顶嘴"与自身的"权威意识"挂上钩,把他们的思辩和不讲礼貌混为一谈,这样才能让他们在争辩中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对与错,从而更坚定正确的想法,健康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