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掉入调侃的误区

调侃是美丽神奇的,它宛如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美味佳肴,一丝一缕总是情,让人们不知不觉也想动手去煎、炒、烹、炸地露一手,只是许多欲显身手的人很难把握这烹调的火候,从而弄得弄得狼狈不堪。

言语交际的失败大多与随便地调侃有关。滥用调侃不光使自己陷入尴尬和困境,而且导致别人轻视你,使你丧失人格价值。在众人的目光中,喋喋不休者仿佛如小丑一样可笑,因而我们调侃时,千万要注意时机、场合和尺度。

英格兰人常说:尽管幽默力量很重要,但它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当时机恰当的时候,你才能去用它。

西方4月1日的愚人节,是捉弄人的节日,这一天,如果一个足不出户的小伙子突然接到姑娘约会的电话;一个姑娘突然接到不是父母的父母来信;一个人到澡堂洗澡,衣服不翼而飞;一个学生去上课,教室里却空无一人。谁都想在这无所顾忌的节日里高高兴兴地捉弄别人,而被捉弄的人发觉上当后也为实实在在地被人捉弄而高兴。

愚人节,一个人在街上散步,突然背后传来吆喝:"请让开,便桶来了!"他急忙闪开,一辆自行车匆匆而过,上面是一个小伙子带着个漂亮姑娘。

如果上述事情不是发生在愚人节,而是发生在其他的时候,可能不但收不到幽默的效果,还会使他们觉得无聊,甚至引起他人的反感。可见,调侃不是随时都可以抛洒的,随着文明的进步,生活经验的积累,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调侃要讲究时机。

当然调侃也要注意场合,在正式场合最好不要随便调侃,以免产生不良的效果。里根有一次在国会开会前,为了试试麦克风是否好用,张口便说:"先生们请注意,五分钟后,我将宣布对苏联进行轰炸。"此语既出,顿时全场哗然。里根在错误的场合和时间之下开了一个极为荒唐的玩笑。为此,苏联政府提出了强烈的抗议,令美苏局面十分尴尬。

这种戏弄式的调侃,就像我们小时候听过的"狼来了"的故事一样。自己以为是在调侃别人,其实到了最后,尴尬的是自己。里根如果在非正式的场合开这样的玩笑不要紧,可是在正式场合这么一说,直接就影响到了两国的合作关系,造成了一种难堪的局面。毫无疑问,讲究场合,才能把调侃运用得更加恰如其分。

除了时机和场合,尺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凡事都要讲适度,调侃也是如此。过度的调侃往往会使人产生古怪的感觉,尤其面对刚开始交往的人,你滔滔不绝,笑话连篇,表现出很风趣、很有才华的样子,只会让人反感,使人觉得你过于油嘴滑舌、轻飘虚伪,喜好卖弄自己。

一位到外地出差的机关干部,拎了一兜香蕉去看望一个多年未见、新近升为副处长的老同学。老同学心宽体胖,雍容富态,开门见是同窗好友,很是热情,马上请他进屋坐下。

老同学倒茶的时候,指着他手中的一兜水果戏谑道:"你何时落魄到走后门?本处长清正廉明,拒绝歪风邪气腐蚀贿赂。”

本来是一句不经意的调侃,但是由于没有把握好尺度,使机关干部的自尊心受了伤,他顿生反感,扭头就走了。

有一天,几个同事在办公室聊天,其中有一位李小姐提起她昨天配了一副眼镜,于是拿出来让大家看看她戴眼镜好看不好看。大家不愿扫她的兴都说很不错。这时,同事老王因此事想起一个笑话,便立刻说出来:"有一个老小姐走进皮鞋店,试穿了好几双鞋子,当鞋店老板蹲下来替她量脚的尺寸时,这位老小姐是个近视眼,看到店老板光秃的头,以为是她自己的膝盖露出来了,连忙用裙子将它盖住,立刻她听到了声闷叫。"混蛋?"店老板叫道,"保险丝又断了?"接着是一片哄笑声,谁知事后竟从未见到李小姐戴过眼镜,而且碰到老王再也不和他打一声招呼。

其中的原因不说自明。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老王来想,他只联想起一则近视眼的笑话。然而,李小姐则可能这样想:别人笑我戴眼镜不要紧,还影射我是个老小姐。所以,说笑话要先看看对哪些人说,先想想会不会引起别人的误会。像上例老王严重地伤了一个人的自尊,却是他始料不及的。

可见,调侃可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但前提是要把握好尺度。一句妙语可以为沟通带来契机和轻松的气氛,但是过分的调侃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导致大家不欢而散。

调侃其实是一柄双刃剑,在我们运用时机、地点乃至言词不当时,都可能伤害别人的自尊与情感。如果调侃不能为人酿出欢娱,却强加给人怨愤、痛苦,这是令人遗憾惋惜的事情。我们应该学会不要掉入调侃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