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侃的语言艺术

一个哲人曾这样写道:“心灵若是堆满垃圾,心胸容易狭隘;心灵若是一尘不染,心胸则无限宽广。幽默的语言就来自纯洁、真诚和宽容海涵般的心灵,是生命之歌中最曼妙迷人的旋律,是人生智慧之原上绽放的最美丽的花朵,是人们能够从你那里享受到的心灵里的一片艳阳天。"调侃是一种运用语言的艺术,这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源于一个人内心的纯洁。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双方争论激烈、剑拔弩张、僵持不下时,第三者的一两句调侃的话语,往往可使争执的双方哑然失笑,握手言和,化干戈为玉帛。而在一个死气沉沉、单调乏味的场合,也往往因为某个人的调侃谈笑,打破了沉寂局面,活跃了人们疲惫麻木的神经,从而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健康风趣的气氛。所以说,调侃是化解人类矛盾的调和剂,是活跃和丰富人类生活的兴奋剂,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和绝美的行为方式。调侃的语言艺术,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表现出来。

一、使用模仿的语言可以达到调侃的效果。

一位军官的朋友向他打听某种军事秘密。他不想严辞拒绝而使对方难堪,又不能因私废公。于是他故作神秘地问道:"你能保守秘密吗?""能!"对方答道。"那么,我也能。”军官说。这位军官就是模仿了对方回答的方式和语气,从而摆脱了窘境,既保守了军事机密,又维护了朋友之间的感情。

使用模仿语言还可以直接借用原文。比如一位导游带一旅游团游黄山,于凌晨五时前往狮子峰观日出。可是刚到半山腰就听到有人声。来到山顶,发现狭小的山顶上“有利地形”全部被占据,于是她笑着说:"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导游借用的是一句完整的诗,但它所表现的意境却完全不同,它包含了导游对"有利地形被占据”的无奈。于是游客在她幽默调侃的感染下,也减弱了一些失望。二、将事实进行无限制的夸张,造成一种极不协调的喜剧效果。

马克·吐温有一次坐火车到一所大学讲课。因为离讲课的时间已经不多,他十分着急,可是火车却开得很慢,于是马克·吐温想出了一个发泄怨气的办法。当列车员过来查票时,马克·吐温递给他一张儿童票。这位列车员也挺幽默,故意仔细打量,说:"真有意思,看不出您还是个孩子哩。"马克·吐温回答:"我现在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我买火车票时还是孩子,火车开得实在太慢了。”火车开得很慢确是事实,但绝也不至于慢到让一个人从小孩长成大人。这里便是将缓慢的程度进行了无限制的夸张,产生了特殊的幽默效果,令人捧腹。

三、巧用双关语进行调侃

有一则寓言说,猴子死了去见阎王,要求下辈子做人。阎王说,你既要做人,就得把全身的毛拔掉。说完就叫小鬼来拔毛。谁知只拔了一根毛,这猴子就哇哇叫痛。阎王笑着说:"你一毛不拔,怎么做人?"这则寓言表面上是在讲猴子的故事,却很幽默地表达了"一毛不拔,不配做人"的道理,虽然讽刺性很强,却也委婉、含蓄。

传说李鸿章有一个远房亲戚,胸无点墨却热衷科举,一心想借李鸿章的关系捞个一官半职。他在考场上打开试卷,竟无法下笔。眼看要交卷了,便"灵机一动",在试卷上写下"我乃李鸿章中堂大人的亲妻(戚)",指望能获主考官录取。主考官批阅这份考卷时,发现他竟将"戚"错写成"妻",不禁拈须微笑,提笔在卷上批道:"所以我不敢娶你。”"娶"与“取”同音,主考官针对他的错字,来了个双关的“错批”,既有很强的讽刺意味,又极富情趣。

四、巧妙解释达到一种出乎意料的效果。

说出别人想不到的语言,表达别人想不到的含义,这是幽默的宗旨,即所谓的标新立异,出奇制胜,这样往往会使你的语言具有特殊的说服力,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一个顾客在酒店喝酒,他喝完第二杯后,转身问老板:"你一星期能卖多少桶啤酒?""35桶。"老板得意洋洋地回答说。"那么,"顾客说,"我倒想出一个能使你每星期卖掉70桶啤酒的方法。"老板很惊讶,忙问:"什么方法?""这很简单,只要你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了。"这位顾客的本意是指责老板卖的啤酒只有半杯,但他利用老板惟利是图的心理,巧妙地设下一个圈套,让老板不知不觉地钻进去,然后出其不意地指责老板的行为。

这就是语言的艺术。调侃是一门含蓄的语言艺术,一般人之所以缺乏幽默感,不懂调侃,就是没有学会以一种迂回曲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生活里少不了幽默和调侃,只要掌握了这种语言的艺术,你的生活里就会充满笑声,而且学会了怀着一份简单和纯真的心态来看待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