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劲”是人生的充电器

所谓“钻劲”,就是对各类知识、技能孜孜不倦地渴求和学习,无论时间多紧,任务多重,条件多差,都不影响自己从书本上,从实践中获取知识,从而丰富和提高自己。

应该说,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大家基本上是一致的,可为什么有的人能做到孜孜不倦,活到老学到老,学有所得,而有的人却对学习不甚了了?我想,除了极个别受到“读书无用论”影响而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嗤之以鼻的人之外,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主要还是缺乏一股钻劲。要么觉得学习太苦太枯燥而不能持之以恒;要么耐不住孤独和寂寞而无法拒绝灯红酒绿的**;要么自以为知识够用而不需要学习;要么囫囵吞枣不得要领而达不到学习效果……也许还有无数个要么,但归根结底只有一点,那就是缺乏“钻劲”。

“钻劲”决定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只有严格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学有所成,事半功倍。因此,要想不断积累、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就一定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摸索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才能使自己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社会上确实有许多人学历不高,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或在某些领域有了一定的地位,如果仅仅以此就得出“不读书照样能挣大钱”的结论,未免失之偏颇。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人其实从未停止过学习。没有不间断地学习充电,他们所取得的辉煌是不可想象的。

国内各大媒体经常报道一些自学成才的人物的先进事迹。这些先进人物出生在不同年代,工作在不同领域,他们的身上有一种相同的特质,那就是一股“钻劲”。

这股“钻劲”是甘于寂寞的精神。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电视、网络、KTV等渐渐占据了大多数人的业余生活,在热闹欢娱声中,一些人渐渐磨蚀了自己的“钻劲”,最终陷于平庸。反观那些先进人物,在几十年的时间内,有的人没有看完一部完整的电视剧,有的人没有看过一本非专业以外的“闲书”。“业精于勤,荒于嬉”。凭着这种甘于寂寞的劲头,他们的成功道路越走越宽阔,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

这股“钻劲”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敬业态度。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都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成功的机会。至于你能否成功,则取决于你是否热爱自己的岗位,是否愿意在普通的岗位上不断钻研。先进人物大都是普通岗位上的小人物,他们的敬业态度,成为他们取得成功的催化剂。

这股“钻劲”是勇于创新的精神。现今,我们多数人从事的工作经过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前人在实践中也总结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按部就班,依葫芦画瓢,可以使我们的工作继续,也不大会出现差错。但是如何将工作做得更好、更精、更有效率,则需要我们在经验中寻找变革,在变革中有所创新。先进人物正是凭着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拘泥于以往的经验,不照搬别人的做法,最终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先进”的事迹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立足岗位,锻炼“钻劲”,我们离成功就不远了。

据报载,有一个叫陈建斌的人,他后来成为了服装大亨,他的成功靠的就是一股“钻劲”。他有一句名言:打工就是学习。他这样说,当然也这样做。

1991年,武汉汉正街上每天都会出现一个骑单车的小青年,时不时停下来,聚精会神地看着师傅们如何裁剪,如何制作。他今天给这个师傅一包烟,明天给那个师傅一瓶酒,只求看不明白,想不明白的地方师傅们能指教一二。

1993年,这个年轻人又出现在珠海,但这次他不再在街头学习,而是进厂打工,一“混”就是7年。在这7年里,他记不清自己到过多少家服装厂,只记得自己无论走到哪里,总是不到3个月就会升职,每当学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又会义无反顾地奔向下一个目标。经过这7年的磨砺和钻研,他掌握了不同布料、各种服装的生产技艺,甚至从棉花的生产、棉纱的纺织、布料的印染着色、服装的款式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成了真正的行业权威,被人称作服装业全能专家。

在这时,他才开始自己创业,创建了珠海大纤服装公司,并迅速在服装界攻城略地,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

直到今天,他仍经常找知名教授和企业精英学习探讨。在他的办公室、家里、车上,到处都是书。他说,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地接受新事物,才能不断进步。

万州人熟知的养猪大户周武生也是这样,他虽然双目失明,但自强不息,搞起了养猪场。没有技术,他专门托人买来10多本专业书籍,每到晚上,就让女儿念给他听,为了牢记书本上的知识,每晚入睡前,他都要在房间里一字一句地念个不停,以至于说梦话都在嘀咕养猪技术。凭着这一股“钻劲”,他很快就成了养猪专家,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但要获取知识,除了一些必备的客观条件外,最关键的就是要有一股“钻劲”,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孜孜不倦的精神。“钻劲”是人生的充电器,是事业成功的铺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