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温家宝总理在回答《泰晤士报》记者关于他喜欢读什么书、思考什么的问题时,他引用了几句诗词来形容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其中有一句就是:"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温家宝总理说自己"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表达了一个大国总理清廉自守,好学不倦,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心胸,道出了一个百姓眼中的官应该具有的民生情怀,是一个官能否以民生为己任的最起码的标准。

其实,这句话出自左宗棠23岁结婚时在新房自写的对联,算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左宗棠生性颖悟,少负大志。5岁时就随父到省城长沙读书。他不仅攻读儒家经典,更多的则是经世致用之学,对那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视为至宝。左宗棠学习刻苦,成绩优异,1832年,他参加在省城长沙举行的乡试中举,但此后3次赴京会试,均不及第。后来左宗棠出佐湘幕,初露峥嵘,引起朝野关注,时人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语。

林则徐认定将来“西定新疆”,舍左君莫属,特地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宝贵资料全部交付给左宗棠。林则徐对左宗棠十分器重,两人曾在长沙彻夜长谈。同治五年三月,左宗棠在福州寓所为儿女写家训时,写的也是这副联语,希望"儿辈诵之,志趣固不妨高也"。这就是左宗棠的玄孙女、全国政协委员左焕琛谨记在心的"祖训"。

这副对联,可以说是左宗棠对自己所做的两个定位。

其一,当时的左宗棠虽然贫穷到娶不起老婆的地步,但他年轻气盛,自负不凡,以天下为己任,极想一举登上仕途,施展抱负。"心忧天下"四个字,说明他把自己定位于经世之才。

其二,他要“神交古人”,表明自己要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

左宗棠抱负虽大,但一纸功名压得他无法翻身。婚后接连科场失意,他被迫对自己前途的定位有所修改。他不想"神交古人"了,而是绝意词章,集中精力,钻研经世致用之学,一心一意储备实用的学问。他关心社稷安危,悉心钻研地理,探讨国防问题,不断加深对中国大西北的了解,形成了远大的政治眼光。

左宗棠之所以饿着肚皮还要心忧天下,是因为他和同时代的有识之士一样,认识到了晚清政治的衰败,他在试图寻找挽救国家衰颓命运的途径。

左宗棠认真研究对付英国侵略军的战守机宜,写出了六篇军事策论,这六篇策论颇有见地。左宗棠把这些文案寄给老师贺熙龄,希望能够上达天听,有利于前方作战。可当时清廷被投降派把持着,谁会听从一个乡村塾师的意见呢?因此贺熙龄也爱莫能助,只能为左宗棠报国无门而惋惜。

左宗棠在清廷上层找不到知音,便能把一腔热血充注到诗句中。他一气写成了四首《感事诗》,抒发胸中的愤懑。他说,“和戎自昔非长算,为尔豺狼不可驯。”意思是,对付掠夺成性的侵略者,卑躬屈膝的求和态度,决不是可行的策略。他还说:"书生岂有封侯想,为播天威佐太平。”他告诉大家,林则徐和邓廷桢等民族英雄抗击英国侵略的行为,并不是为了享受“封侯”的荣华富贵,而是出于爱国爱民的一片赤诚。

左宗棠虽然报国无门,但通过他的努力,自己的生活毕竟有了一定的改善。他坐馆教书,当起了教书匠,每年有二百两银子的年薪。他省吃俭用,把这些钱积攒起来,在湘阴东乡的柳家冲,买了七十亩地。他亲自设计规划,建造了一座小庄园。园内有稻田,有坡地,还有水塘。他在屋门前的门楣上亲自题署了"柳庄"二字,以五柳先生陶渊明自比,表明了他要隐居山野的志向。他高兴地说道:"我左宗棠总算有个家了!"

1847、1848两年,湘阴连发大水,大批灾民从洞庭湖和湘江沿岸逃来,每天有上千人经过柳庄,不少人在路上病死或饿死。左宗棠每天煮几大锅稀饭,施舍给饥民;还亲手配制药物,免费给灾民服用,救活了不少人。

为了建设小范围的和谐社会,左宗棠搞了个救灾基金,名叫“仁风团积谷仓”。其中储备的粮食,用来救济灾民。左宗棠还支持孤儿院,捐出二千两银子,给家乡的育婴会提供经费。左宗棠搞了个希望工程,捐出田产,兴办义学会。然后,他在本地推广农业技术,兴办了义茶会,推进技术革新,把安化的茶种移植到湘阴,教大家采用新的栽培技术,培育名茶。直到今天,湘阴的茶园依然旺盛,乡邻受益非浅。他还兴办敬老院,当时名叫"养老会"

那个时候,左宗棠全家饿病,四壁空空,男呻女吟,但他为了救灾,仍四处奔跑。他经常光顾当铺,把家中稍微值钱的东西全拿去典当,以维持生计。他还要经常找那些有钱的人家,劝他们拿钱赈灾。在这样的忙碌中,他也算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后来听到太平军打进湖南的消息,左宗棠很惊讶。再后来,他架不住大家的劝说,终于决定前往长沙应聘,加入巡抚张亮基的幕府,这是他第一次出山。当时已年届40,尚无一官半职。他能够出来参与一省军政事务的决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太平军兵临湖南省会。时势造英雄这句话,在左宗棠的命运中,再次找到它的注脚。

左宗棠一生自视甚高,常以诸葛孔明自诩。他虽才高八斗,却为人刚直矫激、狂大孤傲。就心理学而言,左宗棠是自负型人格的典范,其突出特征为:自信、自许、锋芒毕露、不随波逐流等。左宗棠无论是对亲朋好友,还是对同僚故旧,都十分坚持己见,说话也时常毫不留情。这令许多人对他敬而远之。按理说,自负是人格的缺陷,也是自信的误区。但左宗棠的自负可用“三不”来概括——不屈权贵、不惧洋人、不怕困难。这“三不”秉性给左宗棠的早年生活带来了诸多坎坷,却给他的晚年事业带来了辉煌。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这句话本身显示了人生的大境界,左宗棠若没有这种大境界,也就不可能成就他一生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