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苦的强大

有一天,园丁在菜园子里浇水。一个过路的人走上前,向他请教:“你瞧那些野菜,既没有人去种它们,也没有人去管它们,可它们都长得生机勃勃,而人们栽种的蔬菜却常常枯萎。你说这是为什么呢?"

园丁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其中道理很简单,过路人,这是因为前者有上帝的庇护,而后者却是人工培育的,经不起雨雪风霜。"

要做野外的参天大树,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是《孟子·告子下》的一篇,其大意是这样的:

舜是从干农活起家而当天子的,傅说是在筑墙的工人中被举用为相的。胶鬲是从贩卖鱼盐的商贩里被举用的,管夷吾是从狱官看管的囚犯中被举用的,孙叔敖是在海边被举用的,百里奚是在市场上被举用的。所以上天要把重任交给某个人时,一定先使他的心志困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躯体饥饿,使他的身家困乏,扰乱他,使他的所作所为都不顺利,为的是要激发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所欠缺的能力。人常常发生错误,然后才能改正;人因困顿不畅,思虑拥塞不通,然后才能奋发振作;察看人家的脸色,辨别人家的声音,才能通晓别人的真伪。国内没有守法的世臣和辅弼贤士的诤谏,国外没有敌对的势力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肯定会灭亡。我们知道:在忧患的环境中才能生存,在安乐的环境中便会灭亡。

其实这篇文章我们很多人都在中学时代读过,而之所以在中学时代教科书就收入这一篇文章,是因为这篇文章的价值,可惜中学生还不算经历过人生,根本无从体会孟子的苦口婆心。不过,中学时代不懂得这篇文章的价值没关系,现在你已踏入社会,再回头来读它,一点也不迟。

这篇文章有几个很好的观念,值得记在心里,时时反思。

——所有的困苦都是为了磨炼心志和能力。当然,这并不一定是“上天”的意思,但我们可以相信一件事:凡是在困苦的环境中没被击倒,并且更加奋发的,都能有百折不挠的韧性和坚持到底的毅力;而恶劣环境一再的磨炼,也提升、强化了他的能力和见识;这些正是负重大责任的必要条件。所以走过困苦的人,必能承担大任,而这就是成功的本钱!

——安乐的环境会使人“死亡"。“死亡”也可解释为“退步”“堕落”“被淘汰”。当然,日子过得舒服不是坏事,但如果缺乏危机意识,便很容易退步,赶不上时代的脚步,经不起环境的变动。很多公司的破产、国家的灭亡、个人的颓废、家道的中落,都是因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