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歌曲《雾里看花》里有这样一句话:“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这句歌词的本意是说想用“慧眼”看清楚看明白身边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但我们知道,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味地求真、求全责备,试图把一切都弄得清清楚楚,这真的能给我们带来人际交往的便利和快乐吗?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他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难得糊涂”,在郑板桥看来,“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一个人若是懂得适时地揣着明白装糊涂,一定能在纷繁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让生活更加轻松愉快,也让身边的人时有欢声笑语。反之,假如我们凡事都太过于较真,总用放大镜去挑别人的刺,容不得他人有半点瑕疵,那么我们迟早会众叛亲离,不得人心,沦为孤家寡人。

这种心态其实就是带着“放大镜”出门,所谓“放大镜”,也就是凡事太过认真,吹毛求疵,听到别人一句简单的话、看到别人一个简单的动作都能立马跳起来。

古语有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的意思是,鱼儿没有办法在太清澈的水泽里生存,而一个人若是对他人要求过于苛刻严厉,遇事过于较真死板,也是不会拥有朋友和好人缘的。因此,我们与人交往,应当有一种“厚德载物,雅量容人”的胸襟,待人处事不要苛求完美。有时候装装糊涂,凡事不要表现得那么聪明较真,反而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觉:我们早上起床后,总是蹑手蹑脚,说话轻声细气,生怕吵醒了别人;跟朋友出去吃饭,我们总是最早吃完,然后抢着去买单,害怕别人误会我们是故意拖延不想付账;在公共场合,我们不会随地吐痰,也不会乱扔纸屑……敏感之态毕现。

然而,当我们生活在自己设定的生活准则里,总是以一副小心翼翼、谨慎敏感的面貌出现时,我们也会在潜意识里要求朋友和我们一样尽善尽美。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会不自觉地拿出高标准、高素质和高觉悟这三把标准大尺衡量朋友,一旦有不符合之处,我们的内心就会自动生出愤懑不满的情绪,这不仅让身边的朋友感觉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也把我们自己困在了一座孤独的城堡里,只会孤芳自赏,成天顾影自怜。

而且,用“放大镜”去看身边的人和事很容易上纲上线,一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儿都可能被无限放大。这一点,身边的一位老朋友余楠曾跟我讲过。

余楠是一个在生活中对自己和他人要求都很高的人,眼里容不得一点细小的瑕疵,对同事如此、对朋友如此、对家人亦然。

有一次,余楠的儿子小健放学回家后,一进卧室,就随手把自己的书包扔在地上,搞得满地都是书本和文具。余楠下班回到家里,推开儿子的卧室,看到满地狼藉,顿时,一股无名火就开始“噼里啪啦”地在她的心里烧起来,她眉头紧蹙,大声地呵斥道:“小健,你又胡闹了!快点把地上的书捡起来!”

正在专心做作业的儿子被她吓了一跳,连忙回头看了她一眼。她再次提醒:“快把书包和掉地上的东西捡起来。”可是小健却全然不顾她的要求,还语出惊人地说道:"妈妈,麻烦你下次注意一点好吗?我正在写作业哪,你这样突然喊,我会分神的!而且,我习惯这样了,做完作业之后,我自己会把它们收拾好的,你不用操心!"

“你还敢振振有词?把房间搞得这么乱,这说明你不爱干净,为人懒散,而且让人看着多难受啊!快点收拾好!"余楠神色不耐烦地命令道。

没想到,儿子对她的话还是置若罔闻,屁股都没挪一下,仍旧嬉皮笑脸地对她说道:“我只是把书包丢在自己的房间里,我也没有不爱干净,你看,我回来就把手洗了!”说完他还伸出了双手。

余楠这下就没声了。

余楠说这件事的时候满是歉意,她对我说,儿子说的那番话的确没错,只是由于她自己太过苛求,总爱把一些小事儿放大。听说,后来她还跟儿子道了歉。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碰到,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一句很简单的话,总会有人去无限放大和误解。这便是敏感之人经常做的事情,这就好比是两人约会,男孩子请女孩子吃饭,女孩子说自己不饿,男孩子请女孩子喝茶,女孩子说自己不渴。假若这是一个敏感的男孩,他可能就认为女孩子对他一点兴趣都没有,所以才会屡次拒绝他的提议。但实际上,谁也不能否认这女孩子真的有可能不饿也不渴。

带着放大镜出门,看到的多是别人的毛病,眼里多是别人的瑕疵。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该是有多么的恐怖,所以,还不如像郑板桥先生那样,多糊涂一把,就算看到的东西是模糊的,那也比**裸的“缺点集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