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步又何妨

有一次下班时,下着雨,我乘公交车回家。在一条不太宽的交叉路口,我坐的公交车在转弯的时候,迎面驶来了一辆出租车,只能容一辆车通过的路面让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形成了"顶牛状"。这时候,两车后面都还没有车,谁后退一点,就可以让开了。但事实是,谁都没有退让。公共汽车的司机索性还把火熄了,掏出香烟抽了起来。出租车显然也没有要退让的意思。一时间,两车就这样僵持着。我因为快到家了,就下车了。下车后,我走了一段路回头去看,正好有一个人要打车,出租车司机因为有了生意,可能是不想耽搁生意吧,才往后退了几米把车让开了。

我不是当事人,我理解不了他们的心理。但以前我也碰到类似的情况,诸如在小区门口碰到对头车,但每次我都愿意主动倒车让路。我想,主动让车又何妨呢?自己

后退一步,方便了别人,也方便了自己,何乐不为呢?歌德在迎面碰上的反对派说出"我从不给傻瓜让路"后回敬"我正好相反"然后主动让路时,不也让两人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吗?清朝大学士张英"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家书,不也显示了他的宰相胸襟吗?退一步海阔天空,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后退,并不表示自己没面子,在自己主动后退一步的同时,人格却前进了一步。退一步,显风度。后退一步又何妨?

还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位绅士过独木桥,刚走几步便遇到一位孕妇,他很有礼貌地让孕妇先过了桥;第二次走到桥中央,遇到一位挑柴的樵夫,他也二话没说,回到桥头让樵夫先过了桥;第三次,绅士等桥上没有人了,再走上桥,快要走完时,又碰到一个推独轮车的农夫,这次,他不愿回头了,便很有礼貌地请农夫让他先过桥,但是农夫不让。两人话不投机,争了起来。这时,河里来了一条小船,船上有一位僧人,他们请他评理。

僧人问农夫:"你很急吗?"农夫说:"我真的很急,晚了就赶不上集了?"僧人说:“那你为什么不尽快给绅士让路呢?你让了路,绅士过了桥,你不是就可以马上过桥了吗?"农夫一言不发。

僧人又问绅士:"你为什么不给农夫让路呢?是不是你快要过桥了?"绅士争辩说:“我在这之前,已经让了两个人了,我再继续让下去的话,我自己就过不了河了?”僧人说:"那你现在过河了吗?你既然已经让了这么多次了,何妨再让一次呢,即使过不了河,你起码也保持了你的风度,何乐而不为呢?"绅士的脸涨得通红。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无理争三分,得理不让人,小肚鸡肠。相反,有些人真理在握,不声不响,得理也让三分,显出高雅的君子风度。前者活得叽叽喳喳,后者活得自然潇洒。

二战期间,在一场战斗中,两名士兵与队伍失去了联系。他们在森林里徘徊。第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也许是战斗的硝烟弥漫了森林,他们再也没有看见一只动物,那只鹿成了他们唯一的食物。

一天,他们在森林里又碰到了敌军,经过巧妙的躲避,他们向森林深处逃去,就在自以为安全时,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的背部挨了一枪,走在后面的战士惊慌失措,跑上前去,用自己的衬衫为他包扎。

那一晚,他们谁都没有说话,虽然都饥饿难耐,但谁都没有动那块鹿肉。没受伤的战士两眼直勾勾的,不停地念着母亲的名字。他们都以为自己过不了这一关了,但第二天,部队发现并救出了他们。

时隔30年后,当年受伤的年轻战士安德鲁道出了真情:"我知道是谁开了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在他抱紧我时,我的身体触到了他发热的枪口。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但当晚我就清楚了,他是想独吞那块鹿肉——为了他的母亲。但战争的残酷还是没有让他见到他的母亲,我和他一起祭奠了他母亲,那天,他跪了下来,请求我的宽恕。我没有让他说下去,我宽容了他。"

看完这则故事,我在想,如果安德鲁当时戳穿了他的战友,那结果会是怎样的呢?那一晚必将成为血腥之夜,看到的只是朋友的反目。安德鲁是高尚的,他用博大的胸怀宽容了他的战友。

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宽容就是微笑,如春天的那一抹朝霞,灿烂地包容着每一个人。可能宽容无论对于你我都很难做到,有一句古谚叫"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站立的位置无法使你积极面对事情,退一步又何妨呢?

也许在退过一步后,所见的不会比后退一万步的景色相异。但是,那一步的抉择,真的选择了你的人生!

退一步,不仅对于一个人,一件事,就是一对夫妻也想相互包容,该退的时候退一步。夫妻双方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子久了难免会有一些小摩擦,而很多时候,男人就像长不大的孩子,会犯一些小错误,"恨铁不成钢"的妻子往往还像恋爱时一样,用冷战的方法解决问题,其实这是不宜于家庭和谐的。首先,作为一个男人,你应该学会先退一下,因为老婆不是敌人,没有针锋相对的必要。你爱的人,你不哄谁哄?这也揭示了一个本质性的东西,哄,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爱她才哄她,“哄”就是退了一步,但也是爱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