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质疑

生活中,很多家长总摆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听不得孩子质疑的声音。只要孩子一开始“反对”自己,就赶忙打住孩子的话。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在当今社会,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只会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是什么,缺乏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能力,那么,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一定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相反,一个懂得质疑、求索创新的孩子,他的智慧之树必然能开出艳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有质疑,孩子才能进步,敢质疑,孩子才能获得真知、有所发展。

孟子认为“尽信书不如无书”,地质学家李四光也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因此,作为家长,要鼓励孩子大胆质疑。

疑是深思的结果。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没有深入的思考,没有潜心的研究,是很难发现问题的。有些孩子在成长中无疑可问,这与他们不深入思考是密切相关的,因为疑问的产生是与深入思考相联系的。能思则能疑,思得越深,提出的问题就越多,就越深;相反,不思考,当然也就无所谓疑了。

疑是追求新知识的起点。有了疑问,孩子的思维并没有结束,相反,怀疑意味着思维获得新的起点。新知识的获得,总是从疑开始,通过步步释疑,获得新知。这和人类文明进步一样,若没有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理,没有“疑”,是不可能有什么创新能力的。如果有疑而不问,思维的链条就会断裂,获得新知的途径也会被切断。因此,疑能促进问,问能获得知,疑是获得新知的起点。

疑是创新的动力。在成长过程中,通过质疑,能使孩子摆脱书本的束缚,发现前人认识上的不足,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尤其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鼓励孩子大胆质疑,对于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型人才尤其重要。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是永远无法超越前人的,不敢质疑是难以创新的。

所以,我们说,疑是孩子成长的钥匙、是求知的起点、是增长智慧的阶梯、是创新思维的启蒙。如果孩子能够做到不唯书、不唯师,敢于质疑书本知识和他人的观点,那么,他就一定能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变革的时代新人。

伽利略是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发现了摆动定时性定律,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发明了比重秤、空气温度计,发明了伽利略望远镜,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是正确的……

伽利略从小多才多艺。他会画画、弹琴,非常喜欢数学,会制造各种各样的机动玩具。他本可以成为一个大画家或者大音乐家。但是,他更爱自然科学。他的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疑问。他老是问父亲,为什么烟雾会上升?为什么水会起波浪?为什么教堂要造得顶上尖、底层大?长大以后,他的疑问就更多了。他深入钻研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常常陷入沉思之中。他想,亚里士多德的许多理论并没有经过证明,为什么要把它们看做是绝对真理呢?伽利略少年时代所质疑的很多现象,后来都由他自己找到了答案。

在伽利略的故乡比萨城里,有一座既庄严又华丽的大教堂。一天下午,伽利略来此参观。一个司事开始给一盏油灯注满油,把灯挂在教堂的天花板上,漫不经心地让它在空间来回摆动。伽利略看到,吊灯开始以一个很大的弧度摆动着,弧度变小时,摆动的速度也变慢了。他觉得链条的节奏好像是有规律的,虽然往返的距离越来越小,但吊灯每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似乎都一样长。没有钟表,他用右手按住自己的脉搏,默默地数着吊灯摆动一次脉搏跳动的次数。他发现,吊灯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确是相同的。

伽利略心里突然一亮,他想到:“亚里士多德说过,摆经过一个短弧要比经过长弧快些。亚里士多德是不是弄错了?”他回到家里找来材料,做了几个摆。他把短摆挂在屋子里,长摆挂在大树上,然后精确计算一个摆从弧的一头运动到另一头所花的时间。实验结果证明,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由绳子的长度决定的,不管摆的重量如何,与振幅也无关。但伽利略还有些不明白。因为亚里士多德说过,物体从高处落下时,速度是由重量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速度也越快。但是,摆不也是从高处落下吗?为什么只要摆的绳长相同,摆落到最低点的时间都相同,而跟重量没有关系呢?

他决定到比萨斜塔上进行下一步的试验。他发明了一个小机关,只要一碰按钮,盒中的物体就能同时落下。试验的那一天,他让学生们拿着盒子站在二层、三层、五层及塔顶窗口,他发出了信号,二楼的学生打开盒子,让一个1磅重的铁球和一个10磅重的铁球同时从塔上落下。这样一层一层地试验,每一次试验下来,不同重量的铁球都同时到达地面……著名的比萨斜塔成了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错误的落体理论的历史见证者。

权威说的、老师说的、课本上说的不一定全是正确的,如果有怀疑,那就应该付诸实践,用实践、用事实说话才是最有力的,没有比证据更好的语言了。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耐心倾听孩子的“疑”,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第一,培养孩子的质疑习惯。培养孩子的质疑习惯,家长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多思多问。当孩子向我们提出问题时,应尽量给孩子以较圆满、正确的答案,并不失时机地肯定、表扬孩子的行为。

答案和表扬一方面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另一方面更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如果孩子提出的问题较深奥,家长自己也弄不明白,或者有些问题的答案可能不适于直接告诉孩子,遇到这种情况,也要正确处理,而不能打击孩子质疑的积极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谦虚地告诉孩子:“你提的问题真好,但这个问题我也不懂,等我查完书再回答你,或者你自己查书找答案,好吗?”

第二,用质疑引导孩子质疑。家长除了尽量答复孩子的各种提问外,还应主动地、经常地向孩子提一些问题,引导孩子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激发孩子的质疑兴趣和欲望。当然,家长在向孩子提出问题时,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和知识范围,问题不能提得过难或过易,不然都会挫伤孩子思考的积极性。

总之,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质疑,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质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