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也是一种和孩子对话的方式

古时有一个国王,想考考他的大臣,就让人打造了三个一模一样的小金人,让大臣分辨哪个最有价值。最后,一位老臣用一根稻草试出了三个小金人的价值,他把稻草依次插入三个小金人的耳朵,第一个小金人稻草从另一边耳朵里出来,第二个小金人稻草从嘴里出来,只有第三个小金人,稻草放进耳朵后,什么响动也没有,于是老臣认定第三个小金人最有价值。

同样的三个小金人却存在着不同的价值,第三个小金人之所以被认为最有价值,是因为其善于倾听。其实,人也同样,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会道的人。善于倾听,消化在心,这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应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可是,在现如今的一些家庭中,有些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倾听对教育孩子的重要性。

每逢冬天来临,父母都会给孩子穿得暖暖的、捂得严严的,以抵御寒风暴雪的袭击。可是,身为父母,在为孩子的身体保暖的时候,可曾想到孩子的内心世界——那里是否一样温暖如春?

其实,每个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我们的中国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将来比自己生活得更好,家长们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孩子,为孩子的学习、生活操碎了心。在家长们看来,孩子最大的任务就是学习了,因此,他们往往关心孩子的吃穿住行,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唯独忽略了孩子同样也有七情六欲,同样也要承受压力与挫折,同样也会有苦痛与悲伤……

因为父母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的内心需求,把孩子的情绪变化看做是“无理取闹”,看做是孩子的“不懂事”而加以训斥,很多孩子只好把自己的伤心、困惑、不安与愤怒深深地埋在心中,不敢对他人倾诉。长此以往,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对孩子人生观的培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是有害无益的。其实,孩子有情绪的波动是正常的,他们也需要发泄情绪,需要理解、需要安慰,更需要交流。而倾诉是孩子内心获得平和的一种发泄方式,倾听孩子的倾诉则是父母了解孩子的最好途径。

倾听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更是一门学问。懂得倾听,有时比会说更重要。有句谚语:“用十秒钟的时间讲,用十分钟的时间听。”善于倾听,是说话成功的一个要诀。据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一些学者的研究,成年人在一天当中,有7%的时间用于交流思想,而在这7%的时间里,有30%用于讲,高达45%的时间用于听。这说明,听在人们的交往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下面是一个16岁孩子写的作文:

爸爸妈妈离婚的时候,我没有流一滴眼泪。我什么也没想,什么也想不出来,我突然觉得一切都变得茫然起来,从此就没有家了,我的生活就此没有了秩序,没有了未来,我不知道自己以后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虽然我是爸爸妈妈的女儿,但我也只是婚姻的局外人。人家都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想我就是那个清醒的旁观者吧。

我始终觉得,作为单亲家庭的孩子,我比那些正常家庭的孩子矮一截。我时常觉得很孤单,觉得整个世界只有我一个人,没有人会过问我的感受,没有人会在乎我的眼泪,妈妈已经受了很大的刺激,其实我有好多话想跟妈妈说,可是我不能说,我怕说错话,更怕再次伤害了妈妈。

多想与人分享我的悄悄话呀!可怜的我竟没有找到这样一个人……

这个孩子之所以苦闷,更多的是因为没有人愿意聆听她的心里话。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倾诉是表达自己,倾听是了解别人,达到心灵共鸣。在人与人的沟通中,除了倾诉,我们还应该学会倾听。当孩子高兴的时候,家长要学会倾听,倾听快乐的理由,分享快乐的心情;当孩子悲伤的时候,家长要学会倾听,倾听痛苦的缘由,失意的原因,理解孩子内心的苦处,表示出怜悯同情之心,淡化悲伤,化解痛苦;当孩子处于矛盾中时,家长要学会倾听,了解矛盾的症结,帮助分析,为其分忧解难……倾听是一种与人为善、心平气和、虚怀若谷的姿态。有了这种姿态,就会多听一些意见,少出几句怨言。

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当对方尚未言尽时,你说什么都无济于事。”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是想和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还是想有力地说服他人,首先我们要学会积极地倾听别人的话语。积极的倾听,是促进理解的金色桥梁,是人际交往的一门艺术,体现了一个人的品德。

然而,不善于倾听却是很多父母的常见病,因此,学习倾听就成为父母的必修课。在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中,有几种常见的错误方式:

——父母不用耳朵只用嘴,把孩子的头脑当做无底洞,每天喋喋不休,塞进去无数的训诫,不管他们是否能消化、吸收。

——父母在对待孩子时,要求孩子只用耳朵不用嘴,只准他们用耳朵听,不理会或不准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

——有些父母会说:“我不是不听他们的话,可越听越生气。”显然,此类父母犯了这样一种错误:用不正确的态度倾听。

那么,父母如何倾听孩子说话呢?

第一,父母应该做好倾听前的准备。当孩子要对父母诉说什么时,父母都要停下来,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说话,同时应该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充足的沟通时间。

事实上,许多父母在听孩子说话时往往心不在焉,不是看电视就是做家务,总以为孩子的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自己手上的事情才是重要的。孩子为自己的小小挫折伤心难过,父母一笑置之;孩子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想寻求父母的帮助,父母则认为小孩子吵架没有什么紧要的……父母总以成人的思维去看待发生在孩子身边的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说,正是这些被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困扰着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整个心灵。由于父母把小孩子身边发生的事情都认为无关紧要,因此他们总是不能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心声。

对家长来说,有时候,你并不需要讲很多道理,只要耐心地去听,就能向孩子传递出理解、接受、赞同的态度,孩子有时候并不需要什么大道理,只要你会听就可以了。

第二,让孩子投入谈话之中。交谈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同时,最好是在一种让孩子与大人一样有同等机会参与的轻松气氛中进行。谈话应自由自在,任意发挥。不要有什么仪式安排或预期一定要达到什么结果,尝试着与孩子随意交流观点和看法。

第三,接受孩子的所有感受。孩子向家长诉说时,家长应安静、专心地倾听,但不给予评判。家长不必接受孩子的所有行为表现,而只是接受他的感受。例如,孩子告诉家长他对小伙伴有多生气,这时家长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可以安慰一下孩子,但家长要教育孩子不可通过嘲弄或打人来发泄他的怒气。

第四,父母应该对孩子关心的话题表示出兴趣。作为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的吃住外,更要关心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对孩子关心的话题感兴趣,孩子就会兴致勃勃地传递给你兴趣和愉悦。

父母不光要对孩子的话题感兴趣,还可以用参与的方式传达给孩子信息,更有利于引导孩子诉说一些事情的经过,让孩子自己去分析和判断,而父母依然扮演的是倾听者的角色。比如,你可以坐在孩子的对面,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孩子,若有所思地回答:“那倒是。”“我想那时你肯定很伤心(高兴)吧?”你也可以抓着孩子的手,温和地注视着孩子,说:“我理解你的感受。”“嗯,我理解你的心情。”这些附和性的语言往往会增加孩子诉说的兴趣,孩子会滔滔不绝地把下面的事情告诉你。

此外,父母也可以通过恰当的表情传达自己的兴趣。

其实,很多父母都知道,不管孩子的话题多么简单,只要你感兴趣,那么孩子诉说的热情自然就会迸发出来;如果你沉着脸,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孩子很可能就没有了诉说的热情。父母可以用言语传达自己的兴趣,也可以通过手势和身体的各种姿势来传递信息,比如,你可以放下手中的事情,瞪大眼睛,张大嘴巴,做个夸张的表情,说:“真的吗?”

当孩子讲的事情出乎你的意料之外时,你可以用“大惊小怪”的神情来表达自己的兴趣,这会激发孩子的表达欲。

有经验的父母会发现,不管孩子要跟你诉说的是一件如何简单的事情,但是只要你表示出认真倾听的样子,表示出你的兴趣,比如用眼睛注视孩子,身体略微倾向孩子,并伴随恰当的面部表情等,让孩子感知到父母的关心,实现信息的互动传递,孩子就会兴致勃勃地讲下去,进而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实现与父母的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

这些都是帮助父母用心倾听孩子讲话的良策,试试看,效果很快就会显现。就算当孩子长大成人,像山一样站在父母的面前,老人甚至需要仰视他时,他仍然会习惯性地俯下身来,像小时候爸爸妈妈对他那样,耐心听父母说话。那时,年迈的双亲会从内心里感到做父母的宽慰和满足。

年幼的孩子都有一颗敏感而脆弱的心,他们能够从父母慈爱的笑容中得到鼓励和安慰,也会因为父母冷漠或者不屑一顾的语气受到伤害。用心的沟通与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法则,对于孩子当然也不例外。如果孩子不爱说话,或者一说话就紧张,听别人讲话时漫不经心,父母就应该想想,是不是自己的不耐心倾听让孩子丧失了表达的兴趣和信心,甚至养成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