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间友谊很可贵

在孩子面前,父母除了扮演好长辈的角色外,还应努力扮演好朋友的角色。父母与孩子一旦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交谈、沟通起来就会容易得多,这对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追求他人的信任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每个正常人的普遍心理,也是一个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信任的心理机制对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的鼓励作用。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缺憾之一,是在家庭中没有同龄伙伴,基本上只是同父母交往。加之父母对孩子外出玩耍的限制,这就在客观上使独生子女父母增加了同龄伙伴的角色。孩子渴望父母像兄弟姐妹、像朋友一样与他们交谈,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无论是从本身的义务上,还是从教育的意义上说,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同孩子进行感情上的沟通都是必需的。可是,我们太多的父母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无论说什么,都摆出一副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样子,从不听孩子的意见,不知道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更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

一位父亲说:“如果你不花一些时间与你的孩子共同度过,那么再怎么强调要与孩子交流都是白搭。当你与孩子共同分享在一起的快乐时间时,是你与孩子交流的最好机会。”一位母亲说:“与孩子在一起是很重要的,我们常在一起散步,一起洗碗,这样我们就能有很长的时间交谈。这是交谈的好时间。即使你很忙,你也一定能够挤出这些时间,因为那也是很容易交谈的一种场合。试想有人要你坐下来,然后说‘让我们谈谈’,这是多么的生硬啊。”

有一位家长在一场育儿讲座中说到自己的经历:

很多年前,当我的孩子还在二三年级读书的时候,我曾非常激动地准备“怎样才是好父母和好老师”的讲演稿。但我开始发现,我没有获得和我的孩子以前相处时类似的效果。最后,我决定休息一天,单独和我的孩子到海滩去。我们玩球、玩海藻,做一切在海滩上能做的事。一天下来,我已筋疲力尽,孩子也累了,但是非常快乐。在回家的路上,他突然说:“我们玩得不是很好吗?告诉你,从现在起,你要求我做任何一件事,我都准备去做。”

瞧,这就是这位家长与孩子一起游戏的结果。与孩子相伴、做孩子的朋友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在父母与孩子共同的活动中,两代人可以形成平等交谈、相互沟通的习惯,障碍自会排除,隔膜自能打破,最容易建立友好亲密的感情。

父母如果不和孩子很好交流,不相互沟通,就很难发现孩子的内在潜力。要想使孩子成材,就应该了解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做孩子最知心的朋友。这样孩子才会有出息,才能成为社会上真正有用的人。

父母要想成为孩子的朋友,就要把自己和孩子置于平等的位置,敞开心扉,交流互动。要学会倾听,鼓励孩子和你交心,无论对错都要接受、包容。同时要给孩子留有私人空间,不要凡事都问个透,允许他有小秘密。这样孩子才会找到被尊重、理解的感觉,这样还会拉近父母和孩子心灵的距离。当父母真正把孩子当做朋友去相处,你会发现,平等交流,这是培养孩子的基础,只有你的话他听进去了,才能达到家庭教育的目标。

实际上,父母走近孩子、成为孩子朋友的方式有很多。而创新工场创办人李开复在这方面有如下建议:

第一,和孩子打成一片,甚至和他一起胡说八道。不要摆起架子做个“高高在上”的长辈。李开复说:“我的孩子小时每天听了我的‘胡诌’的故事后才愿意睡的。”

第二,对孩子说心里话,不要把话闷在肚子里,做一个好的倾诉者。

第三,让孩子知道他对你多重要,告诉他你多么爱他,慷慨地把你的时间分享给他,但是在物质上不要“有求必应”。

第四,如果你要做孩子的朋友,那只有你学习他的语言,而不是要求他学习你的语言。如果你不学新知识,不接触新的思想观念,知识匮乏,思想陈旧,你就不能理解现在孩子的所思所想。父母应该尽量多接触点流行的东西,比如流行的思想、流行的服饰、流行的技术、流行的音乐,以减小代沟,创造彼此信任沟通的渠道。

第五,对孩子宽严相济。要做孩子的朋友,既要对孩子严格要求,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随时给孩子引导和指引;又要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伙伴,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玩,尊重孩子的一切;还要给孩子确实到位的帮助,让孩子心里踏实,有安全感,健康长大。

事实上,几乎所有父母感觉与孩子相处愉快和谐是因为他们肯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做游戏、画画、做运动、听音乐、做家务、制作手工、旅游、聊天、探讨问题,等等,通过与孩子的亲密接触,方可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需求,而自己也能被孩子所接纳。

总之,父母应该同孩子们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朋友关系。因为孩子们不仅需要在生活上能抚养自己的父母,也需要年龄大、阅历广,愿意倾听,能够给予自己忠告和帮助的“忘年交”。

如果父母还没有和孩子建立起平等尊重的朋友关系,双方不妨现在就坐到一起,开诚布公、推心置腹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把彼此的想法告诉对方,这样才会更好地消除隔阂,化解代沟。其实家长慢慢地就能体会到,同孩子做朋友是一件非常有趣也非常快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