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人人都会说赞美的话

作家毕淑敏曾讲过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中国女士到北欧的一个国家去做访问学者,周末到当地教授家中做客。一进屋,问候之后,看到了教授五岁的小女儿。这孩子满头金发,极其美丽。这位女士送给她中国礼物,小女孩很有礼貌地微笑道谢。女士情不自禁地抚摸着小女孩的头发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可是,这位女士的赞美却没有得到教授的首肯。等女儿离开之后,教授严肃地对她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

女士非常吃惊。教授于是向她解释:“你是因为她漂亮而夸奖她的,而漂亮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没有什么关系。可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不会分辨,由此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进入了误区。此外,你还未经她的允许,就抚摸她的头,这会使她以为一个陌生人可以随意抚摸她的身体而可以不经她的同意,这也是不良引导。不过你也不要这样沮丧,你还有机会可以弥补。有一点,你是可以夸奖她的,这就是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

“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教授这样结束了她的解释。

这是一个典型的在“赞美”方面中西文化冲突的例子。对于这位中国女士来讲,或者说,对于大多数中国妈妈来讲,看着孩子如天使般的面容,便忍不住要感谢上苍的赐予,忍不住要将诸多美好的言辞加之于孩子本身。

经历过这个小事件之后,这位女士正式向教授的小女儿道了歉,并赞美了她的礼貌。以后,每当她看到美丽的孩子,她都会对自己说:孩子不是一件可供欣赏的瓷器或是一片可供抚摸的羽毛。他们的心灵就像一块很软的透明皂,每一次夸奖都会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

因此,对孩子的赞美不是没有原则的。这一原则的核心秘密就是:赞美孩子的时候,应该只赞美他的努力和成就,不应该赞美他的容貌与聪明。而即使是努力和成就,赞美也要尽量具体。因为赞美得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而一些泛泛的赞美如“你真乖”“你真聪明”“你总是想得真周到”“你是一个第一流的孩子”“你真了不起”等,虽然暂时能起到提高孩子自信心的作用,但由于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那里,为什么受到赞美,很容易养成虚荣骄傲的坏习气。

要赞赏与鼓励孩子,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赞美的话要说得诚挚。父母赞美孩子时不必喋喋不休,也无需严肃正经,孩子需要得到的是诚挚与坦率的认可。比如,对学习不算好的孩子,当看到孩子成绩单上数学成绩有了明显进步时,可以说:“你真的在数学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孩子。”在看完孩子写给笔友的一封信后,可以说:“我认为你在交友方面有了很大进步。”还可以对孩子说:“我昨晚已经发现,我不再需要提醒你完成你的作业了,因为我觉得你已经长大成熟了。”“你对问题的分析确实十分透彻。”“我发现你的作文中几乎没有什么错别字了,这真是一大进步。”

第二,要使你赞赏和激励的语言有变化,避免多余的言词。家长要不断地寻找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假如过去很少赞赏孩子,那么对他的赞赏不要一时过多,而要自然增多,使你的孩子不感到奇怪。真诚的、衷心的赞赏,才是最有效的。当用愉快的表情和声音赞赏孩子时,应注视着他。孩子由于做出了努力而获得了成就,应及时地给予表扬。但不要对他们做的每一件小事,都给予过多表扬。避免在赞赏时加上消极的评语或习惯性的批评,致使赞赏作用受到影响。

第三,赞美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家长若想激励孩子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最好的办法不是赞扬他们聪明,而是鼓励他们刻苦学习。

佳佳小的时候学东西总比别的孩子慢半拍,为此,她的爸爸妈妈非常苦恼。

佳佳上小学了,就当父母认为佳佳不会有什么好成绩的时候,佳佳却带回了一张100分的试卷。这是一张数学测验的试卷,上面被老师画满了红色的勾勾。

“这是你的卷子吗?”爸爸吃惊地问佳佳。

“当然是我的,上面有我的名字啊!”佳佳自豪地对爸爸说。

“佳佳真不错,告诉妈妈你是怎么考出这么好的成绩的?”妈妈问道。

“老师讲课的时候我经常听不太懂,所以下课之后同学们都出去玩,我就把不懂的问题拿去问老师,老师再给我讲一遍,我就全懂了!做作业的时候如果有不会做的题,我就把老师讲的课再复习一遍,不会做的题也就会做了。所以考试的那些题目我都会做,就考了100分。”佳佳高兴地对妈妈说。

听了佳佳的话,妈妈一把抱起佳佳,高兴地赞美道:“我们的佳佳这么努力,以后肯定很有出息的!”

佳佳一听这话,更加高兴了。她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要更加努力地学习!

其实,赏识孩子的努力是一种重要的激励孩子的手段,它之所以有效,一个重要的心理前提是每个孩子都希望讨父母欢喜,每个孩子都信任父母的权威。

作为父母,应该赏识孩子的勤奋和努力,对他们的努力给予最热情的支持和鼓励。不要因为自己孩子的不聪明而气馁,而应该为孩子的不努力而担心。始终记住一句话:“所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很多情况下,父母应该故意淡忘孩子的聪明,而重视孩子的努力,并把这种理念传递给孩子,让他们感觉到只有努力才能获得父母的认可和夸奖,进而逐步明白一个道理:聪明往往只能决定一时的成败,而努力则决定了一生的命运。

当然,赞赏的范围不要局限于孩子学习上的进步,还应包括孩子完成了适合自己年龄的游戏和任务;服从、合作与能体贴同伴和兄弟姐妹;完成了自己所分担的家务活;减少了不恰当的行为等。

试一试间接赏识你的孩子

父母赏识孩子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当着孩子的面直接赞美,也可以通过第三方间接赞美。间接赏识分两种情况,其一,父母不直接当面称赞孩子,而是通过与第三者交谈的方式,让孩子在“无意”中发现父母的溢美之词。其二,父母充当桥梁,让孩子知道别人是如何为他鼓掌的。

真诚坦白地直接赞美孩子,固然能取得效果,但如果用词不当,就可能使赞美之词沦为孩子伤心的缘由,给孩子留下“虚伪”的印象。比起直接赞美,采取间接的赞美方式往往更保险。但要做到从容自如,得心应手地、间接地赞美孩子,就要巧设场景。

一天,赵静的爸爸请几位朋友来家里吃饭。

由于还有作业没有完成,赵静匆匆吃完饭后就回房间了。

几杯酒下肚,爸爸和朋友开始谈论起各自教育孩子的心得来。

这时,赵静的爸爸非常兴奋地说道:“我还就觉得我们家小静很好,我这女儿既聪明又听话,还特别会关心人。就说前几天,我干活累了,她还帮我捶肩揉背呢,女儿的小手捶在我的肩膀上,别提有多舒服了!”

说这话的时候,赵静爸爸的几个朋友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他,其中有一个朋友说:“小静真是个好孩子,我们真羡慕你!”

“其实你们的孩子也都很好,只是你们光挑他们的毛病,却忽略了孩子的优点。”赵静的爸爸对朋友们说。

赵静在自己的房间里听到了爸爸和朋友们的谈话,心里高兴极了,她决心以后更加努力学习,不辜负爸爸对自己的赞赏!

赵静的爸爸十分聪明,他知道孩子就在隔壁房间,与朋友交谈赞美孩子,孩子一定能听到。要赞美一个人,当面赞美固然能起到作用,但往往背后赞美的效果更明显,被赞美者往往容易接受并激起做得更好的愿望。

当然,父母对孩子的赏识更多的是一种主观的评价,而别人对孩子的赏识却大多来自实际的交往,孩子也就更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

事例一:

陈烨的小姨是位事业有成的职业女性,陈烨很崇拜小姨。

有一次,从小姨家做客回来,妈妈无意间提了一句:“今天你小姨夸你有礼貌了。”

“真的吗?”陈烨表现出很兴奋的神情。

“真的呀,她亲口对我说的。”妈妈说。

从此之后,陈烨变得越来越懂礼貌了。妈妈发现这一神奇的效果之后,每次从小姨家做客回来之后,都会神秘地告诉陈烨:“你知道吗,你小姨偷偷地对我说,陈烨抢着做家务,是个懂事的大孩子了。”“小姨夸你学习努力,说你将来肯定能干出一番事业。”

从此,陈烨每去小姨家做一次客,回来后不久都会有很大的进步。

事例二:

一次家长会后,几位老师都在对一个学生的家长述说他的孩子不好好学习,不遵守纪律等种种过错。家长很生气,站在一旁的学生也很害怕。最后,有位年轻的老师却对那个愤怒至极的家长说:“这孩子淘气是淘气,可人很聪明,若能好好学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听了这话,家长的情绪有所缓和,那个学生也松了一口气。从此,这个原来很调皮的学生一下子像换了一个人似的,遵守纪律,努力学习,不但顺利地考上了重点中学,还以较高的分数考上了名牌大学。

后来,那位家长在路上遇到了这位年轻老师,很感激地对他说:“真没想到,您的一句话,使我儿子从此像变了一个人,还真出息了。”而那个学生在上大学后,给他的这位老师写信说:“是您的一句赞美,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使我及时改掉了懒惰、散漫的劣习;是您的一句赞美,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并对前途充满了信心。”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赏,孩子也一样,他们不仅仅希望获得父母和家人的赞赏,更希望得到老师、邻居、小伙伴等其他人的夸奖。当孩子获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积极的评价后,往往会产生更大的动力。哪怕当时他们并没有所夸的那样优秀,但他们也会朝着那个目标去努力。

是的,如果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赞扬孩子的优点,孩子听多了就会习以为常,这时,可以换另一种方式——通过与别人交谈让孩子知道父母在间接赏识他,这反而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父母听到别人对自己孩子的赏识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是不要忘记及时把别人的赏识传达给孩子,让孩子了解别人对他的评价,感觉到别人对他的赞赏,从而激励他不断努力和进步。

总之,在赏识教育中,父母不仅可以通过第三方表达自己对孩子的赞叹,同时,也可以借他人之口来表扬孩子,而这些,正是我们所说的间接赏识。有时,间接赏识会比直接赏识的效果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