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禁忌”面前止步

公司新来的同事小于,刚开始的时候与大家相处得还算融洽,但是没过多久,大家就开始有意无意地疏离他了。原来,小于刚到公司的时候,大家看他为人亲切,也乐意与他交往。可是慢慢地就发现了他的一个很不好的毛病,就是小于总喜欢打探别人的隐私。为此还惹上了不少口舌是非。

有一次,小于跟小李一起去吃饭,在路上碰到了另一个部门的主管。相互打过招呼以后就各自离开了,小李也没有针对那个主管有太多的话题。但是吃饭的时候,小于的好奇心上来了,开始询问那位主管的个人事情,比方说那位主管的性格、喜好,甚至别人的家庭情况也要探究一番。小李对此很是反感,匆匆吃过饭以后便自己离开了。

小于无事的时候,喜欢在别人的工位上待着,翻看别人电脑里的文件和抽屉里的私人物品更是家常便饭。用他的话说,大家都是同事,要经常在一起工作的,不存在什么秘密。但是由于他的这些探听别人隐私的毛病,经常与同事产生争执。渐渐地,同事开始疏远他,甚至连电脑都设置了密码。

其实,小于的这些行为,在博弈论分析里面,可称之为好奇心理和控制心理。好奇心理是人类的天性,但是由于社会和道德的约束力,会逐渐被化解。而小于则属于自身缺乏约束力的一种,从而通过种种让人厌烦的行为扭曲了这种好奇心理。好奇心和控制欲是并存的,生活中,大家都会有意无意地在打探别人隐私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隐私设置防护栏,以便在受到威胁的时候来保护自己,不使自己的生活受到影响。

人与人交往中,保持适当的距离,既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我们要学会做到在保护自己隐私的同时也尊重别人的隐私。

“郑飞,今天下班去哪里逛街啊?”蔡伟那种清脆的声音突然在旁边响起。正在给客户写电子邮件的郑飞被蔡伟吓了一跳。

回头观看,蔡伟已然换上了休闲装站到了她的旁边。这种在工作时有人在旁边的感觉让郑飞很不舒服。虽然平时两人的关系还不错,但是现在她正在给客户写信,这样的距离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她的心情和思路。于是,她转过头对蔡伟说:“你决定就好了,我现在正在给客户汇报情况呢。”

“那咱们就去隔壁的那条商业街吧,听说新开了一家商场,品质很有保障呢。”蔡伟还在滔滔不绝地说着,而当时的郑飞已经越来越不自在了。

众所周知,在办公室里,只有那么一块儿很小的工位隔断是属于自己的,虽然外人也可看得一清二楚,但毕竟有一道隐形的界限在那里摆着。所以,我们最好与同事的电脑,甚至工位保持一段距离。生活中的交往亦是如此,切不可越雷池半步去毫无顾忌地触碰他人的隐私。

然而蔡伟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每次都是突然出现在郑飞的旁边。虽然在公司的业务范围,跟客户聊天或写邮件并没有隐私可言,但是有些关于业务的权责范围问题和一些玩笑上的话,无论是谁,都是不希望别人看到的。

人际交往其实也是一种博弈的存在,它是有一定规则的。比如说,在交往中,绝大部分人是非常忌讳别人探听自己隐私的。我们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那么一群人,他们时常聚集在一起有说有笑,东家长李家短地谈论着别人的事,有时更过分的是拿彼此的隐私开玩笑,以了解到更多的隐私引以为傲。这种做法其实是很不可取的,那么,如何做到在他人“隐私”前止步,又能保护自己呢?下面给出一些技巧作为参考。

第一,不主动透露自己的隐私;

第二,在交际中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

第三,谨记他人的家庭与自己无关;

第四,女人的底线是年龄,男人的底线是金钱;

第五,抑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可刨根问底;

第六,切莫拿隐私作为交换;

第七,远离搬弄是非的人;

第八,上司的隐私碰不得,同事的隐私要回避;

第九,开口前请三思,不可做传播隐私的源头。

需要谨记的是,不是任何人都喜欢他人来打探自己隐私的,更不要说拿自己的隐私开玩笑了。因为当自己的隐私掌握在别人手中的时候,自己会从内心产生一种不安,这种不安恰恰是与我们追求的心理安全感相违背的。所以,凡事尽可能管住自己的嘴,抑制住自己的好奇心,与人交往尽量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在生活中处于不败之地,才能获得好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