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进取的价值

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越会深刻地感到不满足,就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的奥妙是无穷的。”著名足球运动员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记者问他:“你的哪一个进球踢得最好?”他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上大红大紫,成为世界球王,并在各场比赛中共踢进1000个球以后,记者又问他同样的问题时,他仍然回答:"下一个!"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大都会像贝利一样有着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进取,在这方面无数成功者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画家毕加索去世的时候是91岁。在90岁高龄时,他还拿起画笔开始画一幅新画,一幅崭新风格的画,他对世界上的事物总好像是第一次看到一样。一般来说,年轻人总是在探索新鲜事物,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他们热心于试验,欢迎新鲜事物,他们不安于现状,朝气蓬勃,从不满足。但老年人总是怕变化,他们知道自己什么最拿手,宁愿对过去的成功之道如法炮制,也不愿去冒失败的风险。毕加索90岁时,却仍然像年轻人一样生活着,不安于现状,寻找新的思路和用新的表现手法来运用他的艺术材料。

大多数画家在创造了一种适合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后就不再改变了,特别是当他们的作品受到人们的欣赏时更是这样。随着艺术家年岁的增长,他们的绘画风格虽然也在变,可是变化一般不会很大了。而像毕加索这样有着一种特殊艺术风格的画家,总在千方百计地寻找完美的艺术手法以表达自己不平静的心灵,可见其有着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

毕加索作画不仅仅用眼睛,而且用思想。毕加索的画,有些色彩丰富、柔和、非常美丽;有些用黑色勾画出鲜明的轮廓,显得难看、凶狠、古怪,但是这些画却能启发我们的想象力,使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更加深刻。面对这些画我们不禁要问,毕加索究竟想到了什么才使他画出这样的画来?我们不得不开始思考在这些画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毕加索一生创作了成千上万种风格不同的画,有时他画事物的本来面貌,有时他似乎把所画的事物掰成一块一块的。他不仅能把眼睛所看到的东西表现出来,而且还把人们思想所感受到的也表现出来。他一生始终抱着对世界十分好奇的心情,就像人们年轻时一样。

假如你喜欢欣赏绘画,不妨找些毕加索的画册,看看从他的画中你能悟出些什么。

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作家果戈理写作以勤奋著称,他坚持每天写作。他说:"一个作家,应该像画家一样,经常随身带着笔和纸。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是很不好的。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不好……必须每天写作。如果一天没有写怎么办呢?没关系,拿起笔来,写上‘今天不知为什么我没写',把这句话一遍一遍地写下去,等你写得厌烦了,你就要写作了。”

正是有了这种一天也不肯虚度的不断进取的精神,果戈理才完成了一部部传世之作,成为世界著名的文学家。

1673年2月的一天,五十多岁的法国著名喜剧作家莫里哀患了严重的肺病,又受了风寒,身体十分虚弱,但他还是不顾亲人和朋友的劝阻,以顽强的毅力克服身体上的巨大病痛,毅然参加了自己的新作《无病呻吟》的演出,并出演男主角。莫里哀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角色的塑造中,由于咳嗽,震破了喉管,他的生命结束在了舞台上。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从十七八岁开始科研生涯,从此终生不离开试验室。他对气象、物理和化学三门学科都作出了很大贡献。1844年,他在试验室里去世前的几个小时,还像往常一样记录下了当天的气象数据。

三百多年前发明显微镜的荷兰著名生物学家列文虎克,晚年更加拼命地工作,他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夜以继日地观察动、植物细胞,并详细记述观察结果。他的研究成果公布后,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

许多取得杰出成就的人都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们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如果他们浅尝辄止或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那么莫里哀即使写出了一两部成功的作品,也不会给世人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道尔顿即使在某些学科有所建树,也不会在气象、物理和化学三门学科都做出这么大的贡献;列文虎克即使发明了显微镜,也发现不了使他永垂青史的生物细胞。

对于有志于成为命运主宰的人来说,奋斗和进取是没有止境的。